来源: 农视网 2025-01-01 16:35:19
当前,媒体融合发展进入深水区,如何持续巩固并壮大全媒体传播体系,牢牢占领舆论主阵地,赋能县域社会治理,是县融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关键。而县融发展,关键在于突破人才瓶颈和短板,以人才驱动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邳州市融媒体中心坚持守正创新,把年轻人的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创新载体拓展年轻人才成长的舞台,创新形式丰富年轻人才成长的渠道,创新机制培育年轻人才成长的土壤,多措并举全面激发年轻人才活力,推动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持续增强。
创新载体拓展人才成长舞台
“给我一个舞台,还您十分精彩”,这是邳州市融媒体中心文化建设和人才战略的主题口号之一。针对90后、00后年轻记者的个性特点,邳州市融媒体中心把为年轻人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作为培养年轻记者的重要抓手。为此,一批适合年轻人的新闻产品和平台应运而生。推出“搭把手”市民融合服务平台。“有事你开口,我们搭把手”,在邳州,居民遇到“急难愁盼”,首先会想到向银杏融媒“搭把手”市民融合服务平台求助。这是一个由20多名90后记者和编辑组成的融合服务团队。接到群众在线求助后,涉及咨询、投诉等小问题,平台编辑会第一时间通过电话帮问的形式,及时给用户回复;对于群众急迫解决的“疑难杂症”问题,平台会派单给“搭把手”栏目记者,进行现场调查采访,对接相关职能部门,现场会办处理;对于当场无法解决的问题,记者会进行跟踪回访,直到解决为止。复杂的工作内容激发了年轻记者的斗志,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能力。平台上线一年来,累计化解群众各类问题832件,全媒体平台开设“搭把手”新闻栏目,累计推出新闻报道210篇、制作短视频105条,总阅读量达150万人次。《搭把手》市民服务平台荣获2023年度江苏省优秀广播电视媒体融合作品应用创新类二等奖。成立“银杏视频创意工场”。视频表达是95后甚至00后年轻人喜爱的呈现方式,为顺应当下短视频平台的发展,邳州市融媒体中心专门成立了由采编、经营和行政后勤部门热爱并具备短视频生产基本技能的年轻人“兼职”组成“银杏视频创意工场”,进行短视频的创意生产。目前工场拥有6名核心成员、32名兼职人员。除了一名70后副总编兼职工场总监外,不设任何中层干部,其他全是95后员工挑大梁。无论是内容生产,还是市场营销,均采取“项目为王、效果为大”的“项目制”。工场本身也是一个“大项目”,大项目下面又设立各类分项目,每一个年轻人都可以单独拎项目,做项目经理人。此外,工场的考核体系也按“工厂化”标准制定,有不少事业编制年轻人加入创意工场后,放弃财政工资,选择“与市场共沉浮”的绩效考核体系。自运行以来,既涌现出大量精品,又强化了品牌建设,还推动了媒体融合、建立了多项合作、带动了经济创收、收获了各类殊荣,形成“一花引得百花开,百花捧出盛景来”的良性效应。迄今为止,工场已推出各类视频1900个;新媒体创意产品50条,不少作品点击量突破“千万+”,“百万+、十万+”则成为常态。因为精品数量多,徐州微电影产业协会以整建制的形式,吸收银杏视频创意工场的全部成员为该协会会员,并在深度创作、活动组织、产业发展等方面签订了合作协议。打造“评论集群”。在激发采编潜能方面,邳州市融媒体中心整合人才资源,根据80后员工基础扎实、视野开阔的特点,全力打造以短视频评论为主的《邳评》、以政务访谈为主的“银杏会客厅”、以社会民生评论为主的“瑞哥说”、以新闻漫画为主的“银杏图说”、以深度解析为主的“银杏观察”、以电视评论为主的“银杏快评”、以报纸社评为主的“运河时评”等栏目,有效带动整体评论撰稿水平的提升及评论员队伍的建设。目前,评论组成员已增至12人,都是80后,多篇评论被省、市媒体采用。《邳评》被江苏省广播电视局评为全省网络视听新媒体“十佳”栏目。
创新形式丰富人才成长路径
利用各种形式的培训和交流给年轻员工提供成长的机会是邳州市融媒体中心培养人才的第二个关键。用好人才培养基地。发挥“银杏融媒学院”作用,落实“周周有重点、月月有主题、全年有主线”,确保“人人参与学习、个个提升业务”。完善《加强业务学习考核方案》,建立全员学习、定期学习制度,开设“周末大课堂”“晚间加油站”等课堂,利用“广电实战大讲堂”“智慧广电学院”“广电研修学院”“记者之家大讲堂”等学习平台,全年开展线上+线下培训144.5课时、5600人次。推进“导师带学”机制。常态化开展“导师带学”梯队建设计划,组织选拔18名70后、80后业务骨干人员组成内部导师团队,与入职5年内新员工结成师徒对子,围绕采编、摄制、专题片制作、新媒体内容创作、运营及营销等重点领域,开展一对一结对带学指导,导师对学员学习情况进行日常业务指导、阶段性考核反馈,确保学习取得实效,快速培养融媒人才。搭建学术交流载体。邳州市融媒体中心在内容生产、业务提升、创新机制等方面的“引领示范”,很快便产生“溢出效应”。国家广电总局、中广联相关专家为全面了解邳州的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先后围绕“短视频创作”“媒体人的使命与担当”“视听节目内容协同共享技术机制研究”等内容,与邳州市融媒体中心沟通交流,中心派出多名骨干做经验分享。同时还与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多所院校共建融媒实践基地,开启“融媒+高校”合作新模式,加强理论与实践融合共进,促进高层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一年来,有40多家媒体同行“慕名而来”学习借鉴;6人应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江苏省广播电视局、河北省与天津市媒体单位等邀请,作经验交流分享。更大的交流平台,更宽的媒介视野,锻炼出了一批引领创新的骨干人才。
创新机制培育人才成长土壤
为增强年轻新闻工作者事业心、归属感、忠诚度,邳州市融媒体中心打破人才体制壁垒、身份障碍,运用灵活的用人机制激发年轻人活力,让优秀的年轻人有面子、有里子。改革用人制度。打破编内人员和编外人员的身份差别,用一把尺子量人才、评业绩,在编人员职务晋升只进档案,单位内部中层管理人员面向所有员工公开竞聘,择优使用。2024年,有31名体制外优秀85后、90后员工通过竞聘走上中层管理岗位,较2023年多了9人参加竞聘。此外,所有岗位均由部室主任和员工进行双向选择,在尊重个人意愿、兼顾工作需求的同时,培养“一专多能”全媒体复合型人才,提高员工业务能力。强化绩效激励。强化薪酬正向激励,制订《薪酬管理和绩效考核办法》《员工末位淘汰管理实施办法》,建立业绩导向绩效考核制度,全员全程绩效考核,坚持倾斜业务一线,体现多劳多得,优劳多得,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形成员工有进有出的良性循环机制。打通技职通道。修订《业务水平及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实施办法》,打通除行政通道之外的业务晋升通道,给年轻人更大的可能。在相关工种中评定出优秀、资深、首席,依据评定结果给予相应的岗位、薪酬待遇,更好地激励专技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2024年度,52名获评同工同酬的员工中,有26名来自于业务水平及专业技术职务评定。
邳州市融媒体中心通过推进全媒体年轻人才培养战略,激发优秀年轻人才创新创造积极性,各项工作取得丰硕成果:被评为江苏省广电系统先进集体,参与创作的融合报道《潮起东方 寻找百强“共富”密码》获得第33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银杏融媒数智化赋能县域治理”项目先后获得2023年全国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典型案例提名奖、2023年长三角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典型案例,“把准需求 搭出温度——银杏融媒‘搭把手’市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获得2024年全国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典型案例提名奖,“邳州银杏甲天下”客户端获评江苏省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平台品牌。未来,邳州市融媒体中心将高举习近平文化思想旗帜,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培养、引进、用好年轻人才,全力打造高素质全媒体人才队伍,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