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为养良田种“花海”

来源: 新华网 2025-04-23 08:54:59

新华社南昌4月22日电(记者熊家林、余刚)春耕时节,江西丰城市尚庄街道有一处成片的紫云英“花海”,74岁的农民鄢国仔驾驶着旋耕机,来回翻耕作业。

“紫云英是一种优质绿肥,翻压还田后,能改善土壤环境,让粮食长得更好,”鄢国仔种了702亩水稻,这已经是他连续第4年在田里种绿肥。他说,农田种植绿肥后,每亩地能节省约30斤化肥,降低了种粮成本。

科学使用绿肥还有助于粮田变“良田”。鄢国仔种植的部分农田地处偏僻,是旱地改造的水田,质量不高、肥力不足,以前种植早稻亩产只有600斤左右,经过几年连续种植利用紫云英等措施综合治理,去年早稻亩产达到1100斤。

在江西丰城市尚庄街道,农民在开着成片的紫云英“花海”里翻耕。新华社记者 余刚 摄

丰城市现代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李乐林说,近年来,当地建立了“水稻测土配方+种植紫云英+机械侧深施肥”技术模式示范区,促进单产提升和生态协调。据统计,2024年当地每亩农药使用量减少了31.8%。

鄢国仔给记者算了一笔细账,种植紫云英政府每亩补贴90元,加上每亩节省下来的化肥成本和新增的粮食产量收益,每亩绿肥能为他种粮带来约200元的纯收益。此外,农业部门还会不定期邀请专家来田间地头指导绿肥种植利用技术。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刘佳便是专家之一。他从土里拔起一棵紫云英植株,指着根部的根瘤介绍,作为一种豆科绿肥,紫云英能固定空气中的氮气,还田后给土壤补充大量氮素营养,是一种有效提升耕地质量的清洁有机肥料。近些年来,该研究所在江西的绿肥种植推广面积已经达到1000多万亩。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工作人员在田间统计绿肥产量。新华社记者 余刚 摄

在江西峡江县水边镇义桥村,种粮大户叶长春的千亩粮田里也种满了紫云英。他曾受困于耕地酸化,种出的稻谷存在空壳、瘪壳情况。

近年来,峡江县为治理酸化耕地,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联系与合作,大力推广应用秸秆还田、种植绿肥、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措施。

“绿肥就像是农田的‘医生’,缓解了土壤酸化、板结的问题。”叶长春说,经过这几年种植绿肥、培肥土壤的举措,耕地质量逐步恢复提升,每亩能少用几十斤化肥,粮食产量还更高了。

登录评论 我要评论
关于我们
三农头条
天下三农尽在手中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全力打造三农领域新闻资讯互动平台
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ongtv
微信认证: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农视网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国三农发布
抖音号:3nongtv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
快手ID:1624436642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
微信认证:中国三农发布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