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农民日报客户端 2025-04-25 17:11:01
4月24日,2025年辽宁省农村科技特派出征暨送科技下乡启动会在沈阳市沈北新区召开。辽宁省委常委、副省长张立林出席会议,为科技特派团代表授旗并宣布出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杨利景致辞并为全国“三下乡”优秀团队代表颁发绶带。省科技厅党组书记王学来就农村科技特派工作作总结讲话和动员部署。
会议由省科技厅副厅长许爱东主持,沈阳市科技局、绥中县政府、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和沈阳农业大学在会上作经验交流。全省各市、沈抚示范区科技部门,涉农高校、院所、企业,以及省级科技特派团代表共200人参加本次会议。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关怀指导、亲自总结提升的农村工作机制。辽宁省于2002年开展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2007年在全省启动农村科技特派专项行动。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形成了具有辽宁特色的科技特派员制度安排。
第一,壮大了一支队伍。科技特派员是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科技队伍。目前全省累计派出省级科技特派员 1.4 万人,推广新品种 1700 余个,示范新技术、新装备 2100 余项,示范面积超过 4000 万亩,开展科技服务 16 万人次。同时,依托沈阳农业大学、辽东学院、辽宁省农职院等单位,实施农民技术员培养工程,创建了“技术员+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基地”的授课体系,累计培训“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 20 万人次。
第二,构建了一个体系。在 2018 年全省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之后,科技特派员形成了重要补位,成为向“三农”转化先进、适用、绿色技术和科技成果的主要力量,搭建农业特色资源发掘、特色产业发展综合服务平台,构建了以科技特派员为主体的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了涉农县(市、区)全覆盖和农业产业全覆盖,依托农民技术员打通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有力带动了农民就业增收。
第三,培育了一批产业。以“科技特派+”为引领的服务模式塑造了县域经济创新引擎。通过“科技特派+集成技术”,构建了玉米大豆间作、稻蟹生态种养等复合收益场景。通过“科技特派+特色产业”,助力了长海扇贝、东港草莓、盘锦大米、兴城花生等产业发展。通过“科技特派+产业链”,赋能大连海参肽、桓仁中药饮片、丹东蓝莓汁和蓝莓酒、盘锦水飞蓟素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
第四,形成了一种制度。当前,农村科技特派走在了全国前列,首创了首席科技特派员、科技特派团、科技特派组、农民技术员“四位一体”服务机制,形成了具有辽宁特色的制度安排。多年来,辽宁陆续出台了项目、平台、人才等一揽子支持政策,保障了农村科技特派专项行动高效开展。省级财政连续多年给予科技特派工作稳定的投入。特别是,项目经费“包干制”政策,给科技特派员“松绑”,进一步激发工作潜能和干事热情。
会议要求科技特派员进一步提高站位、深化认识,善做“三农”政策的宣传队。进一步对接产业、示范引领,勇做农业科技的传播者。进一步提升能力、与时俱进,勇做科技创新的“领头羊”。进一步深入农村、惠农助农,争做乡村振兴致富的带头人。科技特派工作重心要放在培育富民产业上,向县域经济补短板发力,锚定打造现代化大农民发展先行地等重点任务,多维度地融入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与省委宣传部共同开展科技下乡活动,与省委统战部联合提升民族地区科技创新能力,与省发展改革委携手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省农业农村厅合作培育特色产业,与地方文化旅游部门联袂打造农文旅融合体,通过科技赋能催生“三农”新业态、新模式。
2025年,是“十五五”规划的谋划之年,也是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决胜之年。辽宁省科技厅将围绕实施乡村振兴、粮食安全国家战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锚定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等目标任务,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扎实开展农村科技特派专项行动,聚焦服务农业特色产业和县域经济发展任务,乘势而上,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发展新篇章。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