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呼吁:减少食物损失和浪费应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来源: 农民日报客户端 2025-04-27 18:11:13

近日,由北京市朝阳区建外街道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与绿色创新发展研究院联合举办的“甲烷减排的味蕾密码:减少食物损失和浪费”讨论会在京举行。

据了解,目前粮食浪费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1/3的食物被浪费或损失,发达国家每年约6.7亿吨,发展中国家约6.3亿吨。全球每年从生产到零售环节粮食损失达 13.9%,每降低1%损失率,相当于增产2700万吨粮食,可满足7000万人一年的需求。而在我国,粮食全链条损失率达8%,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粮产业链损失率分别为26%、16.7%、18.1%,其中稻谷浪费量居首,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甲烷,使稻谷成为甲烷减排关键对象。据预测,如2035年各环节减少1%~3%损失浪费,我国三大主粮损失有望降低40%,实现千亿斤级减损增产。

与会嘉宾在会议现场展开热烈探讨。

本次会议针对当今食物浪费损失严重现状,紧密结合我国实际,从政策机制、行业实践、行为改变等维度,积极探索甲烷减排与减少食物浪费的治理路径,旨在为我国节流型食物安全政策的出台提供有益参考,助力探索符合国情的食物减损增效方案。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王灵恩、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牛坤玉、瑞尔行为中心创始人兼总经理李诗扬分别从立法与实操层面作主题发言,呼吁有关部门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落实落细,重点关注食物损失浪费监测核算方法、跨部门协作机制构建、食品行业针对性目标设定,以及生产到消费闭环循环链的打造,推动我国节流型食物安全政策有效落地。

王灵恩在作主旨报告时说,自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实施以来,我国已成为全球第四个将反食品浪费立法的国家,推动治理从道德约束转向法治规范,目前已有29个部委建立联动机制,今年将重点推进全产业链反食品浪费统计机制建设与白皮书发布,旨在为反食品浪费工作提供更坚实的数据支撑与政策指引。但各地在落实过程中多以发文宣传为主,实质性监管与执行举措较少,具体奖惩机制尚不健全,地方积极性不足、行业标准实用性低成为阻碍工作深入开展的主要障碍。未来需进一步强化政府主导作用,优化协同管理机制,提升政策执行效能,推动反食品浪费工作从以宣传倡导为主的“德治”向以法律规范、制度约束为主的 “法治” 深度落实,争取在2030年达成关键成果,实现反食品浪费工作的长效化与规范化。

作者:许季玮 吕雅宁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郑海燕

登录评论 我要评论
关于我们
三农头条
天下三农尽在手中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全力打造三农领域新闻资讯互动平台
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ongtv
微信认证: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农视网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国三农发布
抖音号:3nongtv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
快手ID:1624436642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
微信认证:中国三农发布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