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翻译行业发展报告审定专家:智能翻译的技术演进与未来展望

来源: 中国网 2025-04-29 16:08:04

在人工智能深刻影响行业变革的当下,翻译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关注与挑战。针对外界“翻译行业是夕阳产业”“AI将取代人工翻译”等论调,《2025中国翻译行业发展报告》《2025全球翻译行业发展报告》审定专家、传神语联网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闫栗丽在接受中国网专访时指出:自机器翻译诞生至今,人类就一直在积极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行业变革,当前的生成式AI带来的影响只是行业进化升级过程中的最新阶段。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对于翻译行业而言,并非全面替代关系,而是一种深度赋能关系,本质上是一种新质生产力,推动了翻译产业向更高质量、更高层次的发展方向转型升级。

图为传神语联网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闫栗丽接受采访,对2025翻译行业发展报告进行解析。

发展历程:从语法规则到生成式AI

根据闫栗丽的梳理,中国翻译行业的智能化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我们经历了基于语法规则的第一代机器翻译、2000年前后兴起的基于统计的机器翻译,再到后来的神经网络机器翻译,直到今天的生成式翻译技术。”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技术演进并非全面替代关系。例如,上一代神经网络机器翻译与生成式翻译的原理不同,“目前行业采用的是一种混合技术模式,”闫栗丽解释,“不同的技术被应用在翻译流程的译前、译中、译后不同环节,解决不同的问题。”

澄清迷思:生成式AI带来的变革与风险

当前生成式AI的出现确实为翻译行业带来了显著变化。“最直观的是译文质量的提升,”闫栗丽表述,“生成式翻译的产出更加流畅自然,不像早期机器翻译那样有明显的‘机器味’。”

但这种表面上的质量提升也潜藏着隐蔽的、更难察觉的风险:“生成式翻译可能出现漏译、错译,甚至会产生‘幻觉’,凭空添加原文没有的内容。在严肃场合,这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在当前行业实践中,通行做法是正式场合翻译需由人工审校兜底。

同时,与外界理解不同的是,大家接触到的通用大模型工具虽然也能够完成单篇文章翻译任务,但无法满足商业项目的专业需求。例如在处理批量任务时出现术语不一致、风格不统一等问题,或是随着篇幅增长而无法保证稳定的质量输出。

扬长避短:多种智能化技术组合的翻译实践

同时闫栗丽强调,即便存在以上问题,将生成式AI纳入工作流程的确为翻译行业带来了巨大的便利。首先,智能技术显著提升了翻译效率:“传统人工翻译每天约3000-5000字,CAT工具时代可达8000-10000字,现在结合生成式AI,专业译员每天可以做到处理2万字,甚至一些译员处理熟悉领域内容时可以高达4万字。”

其次,生成式AI的弊病可以通过科学合理安排翻译工作流来扬长避短,实现优化技术组合。例如,通常会先用经过垂直领域训练的NMT(神经机器翻译,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引擎进行初步翻译,再使用生成式AI进行语法错误筛查、润色处理等。另外在传神语联的实践中,基于自研的根原创大模型技术基座开发针对法律、医疗等领域专门的智能体,可以针对性地解决特定领域的翻译难题。

人才培养:从传统译员到语言工程师的转型

另外,闫栗丽特别强调了一个关键议题——人才培养。“当前很多学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时存在顾虑,认为翻译专业可能面临淘汰风险。但实际上,翻译人才的需求正在发生转型,这和很多其他专业面临的问题是一样的。”

她指出,未来的翻译人才不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者,而是需要兼具语言能力、AI技术应用能力和特定领域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从招聘市场情况看,这类人才的薪资水平明显高于传统译员。

这种转型正在催生新的职业方向,例如“语言架构师”或“语言工程师”等,我们将其定义为“智能语言工程师”。他们不仅掌握语言技能,还能运用AI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在跨境电商、国际传播等领域,已经有不少翻译人才能够完成场景化的任务,甚至自主创业。

对此,闫栗丽建议高校翻译专业调整课程设置,增加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同时学生乃至在职译员也需要主动拥抱新技术,将AI技术融入工作流程,持续思考“如何在工作中更好地利用AI工具,让自己能够成为‘六边形战士’。”

展望未来:实现智能审校,走向服务增值

谈及未来发展方向,闫栗丽指出智能技术如果能够在翻译质量判断上实现突破,将会产生颠覆性发展:“如果AI能够自主判断翻译结果中哪些内容可以直接采用、哪些需要人工干预的技术实现,将真正为行业带来颠覆式变革,因为这意味着全文审校的模式可以升级为只检查可能有错的内容。”

同时,智能技术正在推动翻译服务走向增值和升维。现代翻译已不仅限于文本转换,“翻译的核心是传播”。闫栗丽以传神语联的实践为例说明,“我们正在为出海企业提供国际品牌公关等综合服务,帮助客户实现文化适应和品牌落地。同时,智能技术也能够帮助译员更好应对一些延伸性的需求,例如PPT制作、海报设计等。”

这种转型印证了闫栗丽的判断:“智能技术对于翻译行业而言,并非全面替代关系,而是一种深度赋能关系。它本质上是一种新质生产力,不仅促进了行业整体效率的提升,更推动了翻译产业向更高质量、更高层次的发展方向转型升级。”在她看来,智能技术正在重塑翻译行业的价值链条,从单纯的语言服务向综合解决方案发展,“是绝对的利好,我们要去拥抱它、善用它。”

(文/中国网 张芃芃)

登录评论 我要评论
关于我们
三农头条
天下三农尽在手中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全力打造三农领域新闻资讯互动平台
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ongtv
微信认证: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农视网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国三农发布
抖音号:3nongtv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
快手ID:1624436642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
微信认证:中国三农发布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