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农视网 2025-05-06 09:56:52
三农快评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近日,各界高度关注的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迈出“关键一步”。4月27日,法典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首次审议。这将是继民法典后,我国第二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这也足见我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
所谓法典,简单理解就是把同一门类的现行法律、法规等,综合到一块儿,但不是简单搬移,而是要经过整理、编订,集成优化,形成系统的法律。好处,一个是方便人们查看,再一个可以有效避免各法之间打架的问题。能够被命名为“法典”的法律,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地位都十分重要,而且法律制度规模大、数量多。
具体到这次审议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是对现在还在施行的30多部生态环境法律进行整合处理。一是将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综合性法律和有关污染防治方面的法律等全部纳入法典中,根据新形势新要求进行编订纂修。包括现行的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清洁生产促进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噪声污染防治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等10部法律。法典编纂出台后,这些法律将不再保留。二是将现行有关流域、区域、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等生态要素、生态系统方面和循环经济、节约能源等方面的法律制度规范,择其要旨要则纳入或者体现到法典之中,这些法律在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出台后将继续保留。
草案分为5编,包括总则编、污染防治编、生态保护编、绿色低碳发展编、法律责任和附则编,共1188条。其中,绿色低碳发展,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法律,草案适当考虑绿色低碳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碳达峰碳中和等方面法治需求,填补法律空白,作出一些原则性、引领性规定。比如在产业方面,草案规定了产业结构和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的绿色低碳转型要求,规定了绿色低碳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等。在能源方面,草案推进风能、太阳能开发利用,完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积极有序推进氢能开发利用等。在消费方面,草案明确国家鼓励和支持二手商品交易流通,国家建立健全政府绿色采购制度,鼓励消费者购买和使用绿色低碳产品等。绿色低碳发展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草案将“绿色低碳发展编”作为单独一编,体现出对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视和规定的时代性、前瞻性。
草案还对全国生态日作了专门规定,不再保留现行环境保护法关于“每年6月5日为环境日”的规定。至于会怎么变化,还要等法典公布了才能知道。不过,肯定只会加强,不会消弱。
新时代新征程,编纂生态环境法典意义重大而深远,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要举措,是同步推进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客观要求,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必然要求。法立则青山常在,制明则绿水长流。在“两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之际,生态环境法典草案首次亮相,可以说是奏响新时代生态环境立法更强音,以更牢更密的法治之网,为群众留住更多蓝天白云,为祖国守好绿水青山。
作者丨中国三农发布评论员 孙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