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农民日报客户端 2025-05-06 22:11:06
牧奕源风干鸡的醇香跨越了140余年的历史,是舌尖上的非遗记忆。风干鸡以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卓越的品质被选为第七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这项技艺随着“走西口”的移民文化浪潮传播至此,不仅成为当地人餐桌上的珍馐,更是北疆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味觉符号。
牧奕源风干鸡作为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的传统美食,凝聚着李杰家族四代人的智慧与坚守,每一道工序都彰显着对传统饮食文化的敬畏与传承,从养殖的生态循环,到风干过程中对气候的精准把控,随着人们饮食口味的变化,每一只风干鸡始终坚守着草原阳光的原始风味。
“我们在玫瑰营镇半哈拉沟建立了养殖场,养殖了红羽鸡、边鸡、绿壳蛋鸡3000多只,它们每天都有自由活动的时间,在附近的草地里溜达、晒太阳。还在养殖场旁的农田里种植了玉米,由工人亲自采摘制作成鸡饲料,不掺其他的添加剂。所以这里的鸡个个肥美、健康、有活力”。第四代传承人李杰介绍。
从养殖场到餐桌,牧奕源风干鸡的制作过程宛如一场严谨而精妙的艺术创作,包含了腌制、风干、蒸煮和熏制四种独特工艺的制作方法。家族传承的不仅是手艺,更是对“活态传承、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李杰坚持以中医四季养生理论来制作风干鸡,以20多种名贵中草药和香料入味,通过不同的季节配置,达到了春补肝、夏养心、秋补肺、冬补肾的效果。同时,在风干环节,增加现代化设备,精准控制风源和时间,通过特有的熏制材料与恰到好处的火候相结合,既保留了风干鸡的原汁原味,又增添了诱人的熏香,大大延长了产品的存放时间。风干鸡成品脱脂不腻、肉质劲道、香气四溢、色泽鲜艳,兼具营养与保健价值。
如今,蒙源肉业有限公司正通过标准化生产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以牧奕源风干鸡制作技艺为核心,通过“保护+创新+推广”三位一体的非遗工坊建设模式,将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产业融合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特色路径。公司以非遗技艺为纽带,构建“生态养殖—精深加工—品牌销售—农旅体验”全产业链闭环,形成“非遗+农业+旅游”融合发展新业态。通过技能培训、联农带农、文旅融合等举措,非遗工坊不仅实现了非遗活态传承,还带动当地200余户农牧民增收,户均年增收超2万元。2024年该工坊荣获“内蒙古老字号”企业,同年9月,入选自治区级非遗工坊。公司生产出来的风干鸡以无保鲜剂、防腐剂、营养丰富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喜爱。当消费者撕开真空包装时,咀嚼的不仅是风干鸡本身,更是一段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我们的牧奕源风干鸡通过‘老字号+非遗’双IP运营,推出了非遗礼盒、文创周边等衍生品,同时,结合电商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扩大传播,一年销售量可达10万多只,过节高峰期达到过一天两千只。无论是到乌兰察布的游客,还是众多慕名而来的本地食客,来到我们专卖店都会品尝并带走一份风干鸡,作为礼物送给亲朋好友。”李杰说,“我们将继续传承与发展风干鸡的制作技艺,让广大食客品尝到传统的美味,领略非遗里的‘北疆文化’。”
如今,牧奕源风干鸡,已不仅仅是一种美食,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传承,体现了农耕与游牧两种文化的交融与碰撞。通过百年传承与创新,它不仅保留了传统风味,也融入时代元素,成为传播北疆文化的移动名片。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