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茂名号 2025-05-14 16:53:19
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公布2025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名单的通知》,经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评审并公示,茂名市茂南区成功入选2025年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立项名单。
5月初,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公布2025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名单的通知》。
茂南区农业农村局局长谢开荣说,现代农业产业园(罗非鱼)入选后,财政部将分三年支持1亿元专项资金,茂南借此机遇全力推进产业园建设,推动罗非鱼全产业链进一步发展壮大,力争2027年产业园主导产业总产值达到81.2亿元。
回顾茂南罗非鱼逐步成长、壮大的脉络,此次入选国家级产业园项目拟立项名单,是多年发展积累的成果体现,也将踏上“一条鱼”特色产业发展新征程。
深厚产业根基,铸就发展底气
罗非鱼产业肩负着水产品保供稳供与高质量发展的责任使命。
我国水产品进口屡创新高,罗非鱼作为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人类六大主粮”之一,占全球五大代表性鱼类产量的17.4%,具有生长快、产量高、营养好等优势,具有保障水产品供应的巨大潜力。
当下,中美贸易战导致出口遇到阻力,罗非鱼市场向国内寻求突破。水产品价格波动、附加值提升的必然需求等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亟待探索可持续的渔业发展路径。
茂南区农业基础扎实,多年来围绕优质稻、罗非鱼、肉鸽等特色产业,积极践行“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战略。2024年,农林牧渔业产值达65.28亿元,粮食、蔬菜、水果、生猪、家禽等产量可观,农业经济稳健增长。在众多特色产业中,罗非鱼产业脱颖而出,成为茂南的一张亮丽名片。
茂名是世界最大的淡水养殖罗非鱼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罗非鱼养殖优势区域和出口加工基地,茂南区作为“中国罗非鱼之都”的核心区,产业优势得天独厚。
20世纪50年代末,茂南便逐渐开启罗非鱼养殖的篇章。经多年探索改良,如今已形成庞大产业体系。
从饲料生产、种苗培育,到标准化养殖、产品加工以及交易,茂南罗非鱼全产业链仍在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全区罗非鱼养殖面积达4.47万亩,占据水产养殖总面积的87.99%,年产优质罗非鱼种苗9亿尾,良种覆盖率高达93%。2024年,罗非鱼产量约4.34万吨,同比增长6%,年产值约20亿元。
2021年,茂南区成功创建成为省级淡水养殖罗非鱼产业园。
在此基础上,茂南区立足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等发展基础,以金塘镇、公馆镇、新坡镇、高山镇、镇盛镇和城南街道等6个镇(街)为范围申请建设国家产业园,继续做大做强“一条鱼”,规划面积48.6万亩建设罗非鱼国家产业园。
历经多年精心培育,茂南聚集12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构建饲料、预制菜、生物产品等罗非鱼加工产品矩阵,形成种苗繁育、养殖生产、产品加工、对外贸易、休闲旅游、金融服务、市场流通等的全产业链条,拥有全省乃至全国规模大、质量优的罗非鱼良种生产基地,2家国家级、省级罗非鱼良种场和13个标准化养殖示范场,为打造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奠定基础。
多元发展举措,激活产业活力
3月27日,在茂南区高山镇坡头村,一望无际的鱼塘碧波荡漾,广东宝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茂名基地开业。
这家全球最大的罗非鱼种苗企业,从2024年11月底签约到开业,仅用4个月。此前从调研、选址到签约,“2个月的时间把所有事项落地。”广东宝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兴奇说,见证了茂南在推动罗非鱼产业发展上的高效与决心。
如今,茂南建成国家级良种场,拥有全球排名第1的种苗企业,供应全国1/8以上的罗非鱼苗,在全国率先开展脆肉罗非、“吊水”罗非、工厂化养殖等试验示范,为罗非鱼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奠定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投资10亿元建设的京塘农业罗非鱼全产业链项目在公馆镇落地,将配套建设罗非鱼加工车间、自动化立体库、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生物发酵基地、吊水基地、保种育种中心、研究院、饲料基地、鲜活鱼流通中心、检测中心等,项目第一期于去年8月底动工。
从区域发展全局来看,茂南罗非鱼正打造以公馆为核心的繁种育种中心、以金塘为核心的加工区、以城南为主的品牌展销区、以其他乡镇为重点的规模化养殖区。
茂南区聘请中国农科院等专业力量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围绕罗非鱼育种、养殖、检疫等环节制定13项新标准,打造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立“自检—镇检—区检”三级农产品检测模式,借助大数据平台和企业出入库登记制度,构建全程可溯源、可监控的食品供应体系。
如今,茂南罗非鱼产业集群内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100%,拥有5个有机产品认证,高品质成为茂南罗非鱼的鲜明标签。
茂南还与中国农科院、水科院、南方科技大学、广东海洋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合作,引进和研发出三高超有机罗非鱼、茂南脆罗非等多个新品种,为罗非鱼产业各环节提供现代科技力量支撑。
2024年,茂南区携手佛山禅城区首创“三协同、八创新”机制,建立罗非鱼综合金融服务中心、公共检测服务中心、茂名罗非鱼交易中心、茂南罗非鱼协同创新中心,全方位服务产业链提质升级。
出台罗非鱼产业奖补办法,金融赋能破解产业发展资金难题;推进罗非鱼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提升产业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禅茂签订产业服务体系帮扶协作框架协议,实现两地资源共享、合作双赢。
禅城—茂南对口帮扶协作工作队相关负责人说,打通佛山水产销售市场以来,茂南罗非鱼销售超3300吨,目前正加快对接佛山相关学校、机关等,让更多当地罗非鱼“游”上大湾区的餐桌。
广阔未来蓝图,开启崭新征程
以创建国家级现代产业园后为契机,茂南乘势而上。茂南区相关负责人说,围绕罗非鱼产业制定“433”发展战略,向着打造全国淡水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样板的目标大步迈进,带动全区罗非鱼产业总产值两年内有望突破80亿元大关。
铺开发展蓝图,茂南重点抓好四件大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高端优质高产罗非鱼标准化养殖;围绕公共品牌和企业品牌建设,提升茂南罗非鱼的市场辨识度与影响力;借助科技力量,推动罗非鱼预制菜和精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同时,积极创设产业联盟,出台系列支持政策,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在发展模式探索上,茂南寻求三大突破,即重要农产品产销衔接高质量供给模式、典型土特产全产业链高质量开发模式、特色农业联农带农益农高质量发展模式。
同时,茂南计划建设国家渔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广东土特产全产业链开发示范区、粤西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三大示范区,重点构建“一轴两心两区,全业全域联动”的空间布局。
其中“一轴”区域为沿省道S283和沈海高速G15分布,工作重点为集聚高端要素,打通产业链流程。“两心”区域为高山镇与公馆镇,工作重点为强化育种科技创新与全产业链科技示范。“两区”区域为产业园内所有镇街,工作重点为现代要素集聚中心提供种业与服务综合保障,打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区。
“全业全域联动”工作重点为引领茂名周边市乃至广东、广西、海南等省罗非鱼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聚焦产业园,茂南实施标准化设施化养殖基地建设工程,将投入18.61亿元,打造15个重点项目,以提升罗非鱼养殖的标准化水平。
为保障项目推进,茂南举全区之力建设产业园。通过成立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进度督查倒排工期,形成长效管理;设置机构简化审批;建立绩效体系考核,多渠道宣传促共建。
随着各项规划和举措的逐步落地,茂南罗非鱼全产业链,正在跃入湾区、“游”向世界的汪洋大海中,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茂名发布编辑部
编辑:钟镇聪 初审:柯柱基 审核:温国 来源:南方+(文/颜志雄 朱爵海 邹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