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2025-05-16 11:33:18
5月的乌苏里江畔,立夏后的暖风终于吹散了最后的寒意,开化的江面泛着粼粼波光。远处,黑瞎子岛静卧江心。这里是中国境内最早迎来朝阳的地方,桦树抽出嫩绿的新芽,湿地里的芦苇冒出尖尖角,成群的候鸟在湛蓝的天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江水格外清澈,倒映着两岸初绽的野花,将中俄边境线勾勒成一幅流动的水彩画。
清晨6点,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乌苏大桥的钢索在晨光中闪烁着金属光泽。这座全长约6.4公里的斜拉桥如同一条钢铁巨龙横跨江面,是中方唯一上岛通道。乘车驶过乌苏大桥,不一会儿就能踏上大名鼎鼎的黑瞎子岛。已经数不清这是我第几次登岛,但每一次,黑瞎子岛总能带给我新的惊喜。
冬天的黑瞎子岛银装素裹,北风呼啸,下雪后,时常能发现野生动物的足迹。狍子的蹄印细长而清晰,野兔的脚印则像是一串串跳跃的音符;秋天落叶缤纷,层林尽染,湿地的芦苇荡也褪去青翠,化作一片金黄的海洋;盛夏的岛上绿树成荫,虫鸣鸟叫,茂密的森林为野生动物提供了绝佳的庇护所,狍子、野兔在灌木丛中穿梭;而此时,岛上的动植物才刚刚迎来春天,桦树刚冒出绿芽,久违的温暖唤醒了冬日沉睡的动物,漫步在黑瞎子岛湿地公园木栈道上,天在湖中蓝,云在水中漂,整个黑瞎子岛仿佛被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每一寸土地都在诉说着春天的故事。
前往景区路途中,只见两只体态优雅的东方白鹳正舒展着黑白分明的羽翼,在湛蓝的天幕上划出优美的弧线。这种被誉为“鸟中大熊猫”的珍稀物种每年都会如约而至,在这片湿地上繁衍生息。
“那是只‘傻狍子’!”道路旁,一只黄褐色的小家伙正瞪着圆溜溜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我们,见有人举起手机,它才转身跑去,那簇标志性的白尾毛在林中格外醒目。
在黑瞎子岛野生动物监测站,工作人员如数家珍地展示着红外相机捕捉到的珍贵画面:憨态可掬的幼熊和妈妈一起晒太阳,黄色皮毛的狐狸悠闲地散步,白尾海雕机警地张望着四周……“这几年的迁徙季,在岛上停歇的鸟类数量越来越多,种类不断增加。”工作人员介绍,东方白鹳、白尾海雕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随处可见,岛上还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脚隼和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虎头海雕现身。
黑瞎子岛得名于岛上曾经频繁出没的黑熊——在东北方言中,黑熊被称为“黑瞎子”。如今,300多位“岛主”在“探秘野熊园”内安居乐业,成为这片土地最生动的名片。
乘坐观光车进入熊园,眼前的景象令人忍俊不禁。记者看到,这些“大块头”或在林间悠闲踱步,或靠树挠痒,或在雪地里翻滚嬉戏,蓬松的皮毛上沾满草屑和雪粒,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泽。
有观光车停下时,原本慵懒的“黑瞎子”们顿时来了精神,它们后腿直立,脖颈处标志性的月牙形白斑格外醒目。“咚、咚、咚”,厚实的熊掌拍打着观光车的投食口,游客们将早已准备好的玉米投出,黑熊们一拥而上,率先抢到食物的,急不可耐地将食物塞进嘴里,大快朵颐后,心满意足地踱步而去。
“水中有鱼、空中有鸟、草中有熊,全岛皆是湿地美景。过一段时间,黑熊们会迎来新朋友,岛上将开设食草动物乐园等景区。到时候梅花鹿、羊驼等都会出来活动,游客可以近距离观察它们的日常生活。”园区负责人介绍。
3月26日,黑瞎子岛上的东极宝塔。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戴锦镕 摄
离开热闹的熊园,雄伟的东极宝塔让人眼前一亮。宝塔的设计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现代元素,成为游客们拍照留念的热门地点。在塔上极目远眺,整个黑瞎子岛的壮美风光尽收眼底。湿地公园的芦苇荡在微风中摇曳,抚远水道蜿蜒如练,偶尔掠过的鸟群,为这幅静谧的边陲画卷增添了几分灵动。向远处望去,俄罗斯境内的山峦在薄雾中若隐若现,天气晴朗时还能够看到对岸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的建筑群。两国风光在此和谐相融。
进入5月,“华夏东极”抚远与“远东第一城”哈巴罗夫斯克即将开关。得益于中俄边境互免团体旅游签证政策,“早晨在抚远市东极广场迎接中国第一缕阳光,傍晚在哈巴罗夫斯克街头品味俄式下午茶”的跨境游已成为现实。
屹立在国土最东端,岛上的259号界碑静静伫立,花岗岩碑体上的国徽熠熠生辉。2008年,中俄两国在这块界碑前举行了界碑揭幕仪式,标志着这片历经沧桑的土地和平回归。
17年光阴流转,这块界碑见证着黑瞎子岛的变化,从曾经的荒芜到如今的生机勃勃,黑瞎子岛风光旖旎的自然景色吸引游客纷至沓来,岛上生态保护成效显著,岛下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口岸建设如火如荼,旅游业态不断丰富。
这片东极秘境不仅是祖国最早迎接朝阳的净土,更是一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明珠,正以崭新的姿态展示着它的独特魅力与蓬勃朝气。(记者戴锦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