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农民日报客户端 2025-05-18 20:11:04
一、技术概述
马铃薯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在传统的水肥一体化系统的基础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针对马铃薯的需水、需肥规律,以及土壤含水量和养分含量,自动对水、肥进行检测、调配和供给,达到精确控制灌水量、施肥量和水肥施用时间的一项现代农业新技术。该技术平均亩产3265千克,亩均增产415千克,增幅14.56%;亩均新增纯收益508元,增幅14.9%。该技术模式主要适用于阴山地区规模化马铃薯水肥一体化种植区域。
二、整地播种与管道铺设
(一)种薯处理
·切种:切刀消毒要用0.4%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8~10分钟,每人准备2~3把切刀,交替使用,每隔4小时更换一次药液。
·拌种:干拌,70%甲基硫菌灵200克+中生菌素150克;湿拌,25克/升咯菌腈悬浮剂种衣剂(适乐时)200毫升。也可使用70%噻虫嗪可分散性种衣剂拌种,预防地下害虫。
(二)整地和播种
·整地:栽培马铃薯的土壤要求深翻、细整地,一般深翻30~35厘米为宜。
·播种:播期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当10厘米地温稳定在8~10℃时即可播种。播种深度依品种和土壤条件而定,一般开沟深度为8~10厘米,覆土厚度为10~14厘米。黏土适当浅播,沙壤土适当深播。一般行距90厘米,株距18厘米,每亩定植4100株。
(三)中耕培土
中耕培土在出苗率达到20%时立即开始,在出苗率达30%以前完成。培土时用拖拉机牵引中耕机进行,培土厚度3~5厘米,将长出的幼苗及杂草全部埋掉。培土时滴灌管要处于滴灌状态,防止培土将滴灌管压扁,影响以后正常滴灌。
(四)管道铺设
根据出水量、地形、地下管道、滴灌带压力等因素确定出水桩的距离。出水量为32~50米³/时的水泵出水桩的间距为100米,出水量为80米³/时的水泵出水桩距离为120~150米。通过中耕实现滴灌带埋深5~8厘米,起宽大垄型,上垄面宽达到30~35厘米,垄高25厘米。
选择口碑好、品质优、贴片式、压力补偿型滴灌带,滴灌带壁厚0.15毫米以上,最大可耐0.1兆帕工作压力,滴头流量1.0~1.4升/时,滴头间距25~30厘米。地面支管选用PE软管,管径为110毫米,壁厚1.2毫米,抗压强度为0.4兆帕。
三、智能水肥一体化
首部安装水肥自动化控制系统,田间出水桩安装太阳能远程控制电磁阀或电动控制阀,实现智能水肥一体化控制。
自动水肥精准调控系统:由水肥自动化控制软件、精量施肥泵、首部过滤器、田间电磁阀、溶肥罐、蓄水池等组成。水肥自动化控制软件选择可完成施肥和灌溉远程自动化控制软件,应具有切换自动和手动控制功能。设置单元灌溉制度,实现溶肥罐注水、注肥、搅拌、自动反冲洗、灌溉全程自动控制等功能。选择额定流量大于3米³/时,额定扬程大于50米的精量施肥泵;选择离心加叠片二级首部过滤器,最大过滤流量大于水井出水量,可进行自动反冲洗;选用不易堵塞太阳能远程控制电磁阀;选用容积大于1000升且配套搅拌器的溶肥罐。
四、水肥管理
(一)施肥管理
增施有机肥,减少复合肥用量,建议用商品有机肥替代20%复合肥。有机肥施用腐熟农家肥或商品有机肥,一般腐熟农家肥以撒施方式施入,按1500~2000千克/亩施用,或施用商品有机肥,按200~300千克/亩施用。追肥时施用新型液体肥,如尿素硝铵溶液;水溶性中微量元素肥,如锌肥和钙镁肥,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并能补充马铃薯所需的各种中微量元素,进而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
追肥全部通过精准施肥系统结合灌水进行追施,全生育期施肥6~8次。通过智能水肥一体化设备,可以提高水分和肥料的利用效率,降低施肥总量。
(二)水分管理
在马铃薯生育期降雨量300毫米以上的地区,全生育期灌溉定额为120米³/亩。灌溉时间和单次灌溉量可根据马铃薯需水规律结合天气情况来定,灌溉时滴灌带压力达到0.10~0.15兆帕,灌溉后湿润深度40~50厘米,避免过量灌溉,一般5~7天灌水一次,每次灌水量10~15米³,灌水时间3~6小时,整个生育期灌水8~10次;苗期土壤湿度达到土壤相对含水量的60%~65%,块茎形成期到块茎膨大期达到土壤相对含水量的70%~80%,淀粉积累期达到土壤相对含水量的65%~70%;收获前15天停止灌溉;深层地下水可先储存到蓄水池后再通过滴灌系统进入农田。
五、其他配套措施
(一)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
拌种时用甲基硫菌灵150克/亩+中生菌素50克/亩+滑石粉6千克/亩拌种。播种时,沟施噻虫嗪50克/亩+嘧菌酯80毫升/亩+海藻类肥料100毫升/亩。出苗后,株高10~20厘米时,根据杂草生长情况叶面喷施除草剂70毫升/亩防杂草。苗期喷施保护性药剂用量代森锰锌150克/亩+营养液100毫升/亩+芸苔素30毫升/亩。7月根据田间植株生长和发病情况,一般分3次喷施,第一次喷施百菌清100毫升/亩+营养液100毫升/亩;第二次喷施丙环唑30毫升/亩+营养液100毫升/亩;第三次喷施肟菌・戊唑醇50毫升/亩+营养液100毫升/亩。8月根据发病情况用药,一般两次,第一次喷施克露100毫升/亩,第二次喷施烯酰吗啉50毫升/亩。或者结合灌水,进行滴灌注药,防治害虫可滴灌毒死蜱;根据溃烂程度滴灌嘧菌酯和铜制剂等。
(二)收获与贮藏
马铃薯收获后,将其置于阴凉通风的环境中2~3天后,入库贮藏。
六、应用案例
应用马铃薯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可实现马铃薯提质增产,提高种植户综合收益。在乌兰察布马铃薯种植区,5年示范田平均亩产3265千克,亩均增产415千克,增幅14.56%;亩均新增纯收益508元,增幅14.9%。
作者: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农牧业生态资源保护中心陈利、吕月清,四子王旗农业技术服务中心陈瑞英、贺赞,四子王旗联合盛农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李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