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青年报 2025-05-20 15:13:07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余冰玥 张诗童
几秒钟快速生成一份旅行攻略、虚拟导游介绍景区里的一砖一瓦……AI时代,“诗与远方”正在被重新建构。当“说走就走的旅行”变成算法推动的行程,我们应如何守护探索世界的初心?当旅游产业逐步智能化,年轻人如何成为“弄潮儿”,而非时代的旁观者?
在第15个中国旅游日到来之际,一场以“青春作伴 锦绣山河”为主题的“人工智能时代如何行走”创新实践思享会在中国青年报社举办。AI和文旅如何融合?如何在行走中触摸人工智能时代的脉搏?在思享会的圆桌对话中,高校学者、文旅从业者、互联网平台代表们给出了他们的回答。
5月16日,北京,中国青年报社举办以“青春作伴 锦绣山河”为主题的“人工智能时代如何行走”创新实践思享会,(左至右)中国青年报社记者张诗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副院长邓宁、四川省九寨沟管理局数字信息中心主任陈浩然、北京昌平文旅集团副总经理吴振平、携程集团公共事务部总监陈敬龙参加圆桌对话环节。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峥苨/摄
AI构建“诗与远方”新形态
“当AI融入生活后,旅游业将是被影响的行业之一。”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副院长邓宁的观察中,这一代年轻人对AI的接纳度很高。他发现,今年“五一”假期,许多年轻人用深度求索(DeepSeek)等大模型制作出行计划和攻略,“他们愿意尝试新的工具,但不限于AI给出普通的推荐线路,更希望有一些个性化的、体验感强的、本地化色彩浓的线路设计”。
北京昌平文旅集团副总经理吴振平也发现,近几年,AI正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出行方式。过去人们去京郊旅行,需要查看攻略、报旅行团,现在只需要输入个人喜好,AI就可以推荐吃什么、住什么、怎么到达、可以购买哪些产品,甚至能预判体验效果。
AI让大众出游方式发生改变,也为旅游从业者提供“好帮手”、带来“新考题”。吴振平告诉记者,AI的应用有助于文旅行业效率提升。例如在景区管理方面,AI能分析游客流量数据,预测高峰期,帮助优化疏导方案;做推广时,AI通过分析消费数据,能把旅游产品精准推给感兴趣的人。
“现在得学会和AI搭档干活儿。”吴振平说,“以旅游策划为例,要先用AI出创意点子,再结合专业知识和本地特色,打磨出更吸睛的旅游产品”。
“我们需要积极拥抱AI、拥抱这个时代。”在吴振平看来,景区的工作管理模式也要不断适应新形势。传统旅游依托的是自然资源,景区依靠门票经济,而AI时代,更要发展创意经济、体验经济、流量经济。
“人工智能给了我们一个更大的可能性: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形成良好共生,避免过往的闭门造车。”携程集团公共事务部总监陈敬龙在圆桌对话中说。
他也提醒,平台虽能通过用户过往的消费习惯,结合AI数据自动生成旅行方案,但在解决个性化及突发问题时还存在一定技术壁垒,仍需专业人才结合产品技术进行分析。“在文旅场景使用AI应注重以人为本,技术服务于情感体验与文化价值,而非取代人文互动;根据需求选择技术,避免‘一刀切’式应用。”
在AI技术生态中重构价值定位
今年“五一”假期,关于“九寨沟的调度能力太强了”的讨论一度“冲上热搜”。在接待达到最大日承载量4.1万人次的情况下,九寨沟景区通过智慧管理系统,将核心景点游客密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实现“静美与秩序双向奔赴”。
圆桌对话中,四川省九寨沟管理局数字技术中心主任陈浩然介绍,九寨沟从2001年开始建设智慧化景区,从2003年到2017年经历了数字九寨、智慧九寨等阶段。现在,智慧九寨平台已整合AI监控、生态监测等功能,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智慧管理体系,吸引了大量技术人才加入智慧景区建设。
AI推动着文旅行业转变,助力景区变得更加“智慧”,也在吸引青年人才加入新职业。年轻人如何抓住机会、在新的AI技术生态中重构自己的价值和定位?
“在AI和文旅结合的浪潮里,年轻人凭着对技术的敏锐嗅觉和创新能力,可以成为文旅升级的主力军。”吴振平举例,团队里的青年就用AI视觉算法和AR技术,为明十三陵打造“AI导游+AR实景穿越”系统,让昌平的历史场景“活起来”,把静态的遗址变成能互动的文化课堂。
邓宁告诉记者,许多高校正在培养学生对AI时代的适应能力。
首先是通识性工具的使用,要让AI的使用成为“新时代的计算器”。其次,AI能够为专业能力提供辅助。“旅游领域的AI并非绝对意义上取代人,而需要人机协同。学生需要掌握如何更好地使用AI工具进行旅游业务的实践,例如制作旅行攻略、旅游产品优化、旅游体验的设计等。”邓宁说。
此外,还需要培养创新思维,发现AI时代的机会。邓宁鼓励青年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和创业项目,突破思维定式,真正“入局”AI时代。
AI时代,青年如何行走
AI时代,年轻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行走?在陈敬龙看来,AI优化的是“可量化”的旅行效率,如时间、成本等,但旅行中的人文价值,比如意外发现、深度体验、情感连接,难以被算法量化。适度依赖AI可提升效率与便利性,尤其在信息处理、基础服务层面。但过度依赖AI可能导致体验同质化、人际互动减少,甚至因技术故障引发挫败感。
“别忘了,旅行最美的风景永远藏在算法之外的人文温度里。”陈敬龙说。
“AI时代的青年行走具备两方面的含义。”邓宁表示,首先是广义上的“行走”,无论是否从事旅游行业,都要“走出去”。
“我希望青年一代能走出去,看一看这个真实的世界,而不是由互联网和AI来告诉你。”邓宁说。譬如九寨沟水的颜色,难以用语言形容,也很难用AI还原,“走到现场用眼睛去看,才能真切感受到什么是‘九寨蓝’”。
其次是专业领域的“行走”。邓宁建议,青年学生需要真正深入行业,了解更多旅游的规则与规律。例如AI时代的旅游定制师,需要将专业观察与AI的数据分析结合,用AI工具去服务人,“这是年轻人未来可以着力的”。
“你们赶上了几十年来一次新的旅游行业变革机遇。”在圆桌对话的结尾,邓宁说,“AI时代,鼓励广大青年顺势而为,不忘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