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上游新闻 2025-05-21 11:29:19
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于5月10日起施行,新条例在婚姻家庭服务工作、婚姻登记等方面作出重大调整。自此,婚姻登记实现“全国通办”,且领证无需再出示户口本。“520”,因谐音“我爱你”,一直是情侣们眼中登记结婚的绝佳日子。而在这一新政策的影响下,今年的5月20日结婚登记情况备受瞩目。那么,新条例施行后的第一个“520”,婚姻登记处呈现出怎样的景象?为此,中国三农发布记者来到北京市海淀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进行实地探访。
“520”的爱之驿站
5月20日早9点,北京市海淀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已经排起蜿蜒长队,保安举着喇叭来回疏导人群,大厅内显示屏滚动的排队号码不间断跳跃着。前来登记的新人有的戴着头纱,有的手捧鲜花,还有的手持大喜字,脸上无不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除了登记处特别为“520”设计了很多充满“粉红泡泡”的拍照位,登记处紧邻的双榆树公园也根据这一特殊的甜蜜日子精心装扮,设置了不少“有爱”的打卡点。
图源:中国三农发布记者摄
记者探访时,登记处前台的热线电话不时响起,群众咨询接连不断,绝大多数都是问结婚登记还用不用带户口本之类的问题,该登记处的工作人员一遍遍地认真解答。面对“520”当天的登记人数激增,登记处也有相应的应对措施。比如,比平时的9点提早一小时开门,办理窗口也比前一天增多了。记者还看到有志愿者在前台帮忙分发需填的婚姻状况声明书,在宣誓处、拍照点都安排了保安、工作人员引导,室外也有志愿者帮忙免费给新人拍照。
这个爱之驿站就这样在结婚证钢印的起落间、在工作人员递出红本本时的那句“祝你们永远幸福”里,将无数对新人的期待与承诺编织成线,让婚姻登记处的每一寸阳光都裹满糖分,成为岁月里永不褪色的温暖注脚。
图源:中国三农发布记者摄
登记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新条例实施后,婚姻登记所需材料仅有双方身份证和3张2寸双方近期半身免冠同版合影证件照,这些所需材料在网上都可以查询到,新人预约登记时,也会通过短信等方式提醒。5月10日起,婚姻登记正式实施“全国通办”,旅行可以就地领证,内地居民即便是来京旅客,只要证件审核通过,不限户籍地,都可以在就近的婚姻登记处办理婚姻登记领证。
此外,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还增加婚姻家庭服务工作内容,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加强综合性婚姻家庭服务指导工作和婚姻家庭辅导服务体系建设,倡导文明婚俗,促进家庭和谐,引导树立正确的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记者观察到,在宣誓厅外摆放着婚姻讲堂及婚姻辅导、免费婚孕检的牌子,如新人有意愿,可免费报名参加,而婚姻讲堂就在旁边的房间里随时开课。
图源:中国三农发布记者摄
新政下的甜蜜声音
记者采访到一对刚拍完纪念照的新人,卢先生是北京人,胡女士是甘肃兰州人,两个人都在外地工作,特地挑选了“520”这个日子请假回卢先生的老家北京领证。卢先生在一周前已经在网上提前预约了,到现场还需要排队,但等待不到半小时就叫到号了。胡女士说:“进到大厅之后提交材料、签署婚姻状况声明书、领证、宣誓,整个流程不到10分钟,特别快。因为今天是‘520’,登记处还特别送了我们小熊毛巾和爱心冰箱贴。”二位新人对取消户口本的新政策十分支持,说感觉特别便利,效率提高了不少。
图源:中国三农发布记者摄
记者又采访到一对都姓王的新人,女士是江西人,先生是天津人,他们现在户口和工作地都在北京,正好可以就近领证。当记者问到对于无需户口本就可以领证的政策有什么看法时,王女士说:“我们没有太大感觉,因为我们的户口本本来就在自己手里,来领证家长也是知道并且祝福的,对于其他不在户籍地工作的人来说,可能还是更方便了。”
在一对又一对衣着华丽的新人里,有一对新人引起了记者注意,他们并没有特殊装扮,只是穿着平常的衣服,但脸上喜悦的笑容却藏不住。记者了解得知,姜女士是河北人,方先生是湖北武汉人,都在北京做点小生意。为了早点领证,他们不到7点就来排队了,8点开门之后,大概15分钟就办完了。他们难掩喜悦之情告诉记者:“之前我们就订婚了,到了要领证的时候刚好出了新政策,但是我们也带了户口本,就怕需要用到,结果真的没和我们要!我们感觉“全国通办”的政策特别好,不用再抽时间回户籍地,上午领完证,下午就可以继续工作了。”姜女士还说,唯一遗憾的地方就是因为“520”来登记的人数过多,宣誓厅的拍照时间限时50秒,有些意犹未尽,不过总体体验还是很好。
当然,记者在采访中,也听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有一位来领证的女士认为不需要户口本就可以领证,感觉有点草率,领证仅仅只需要身份证,有些孩子可能心智不成熟比较冲动,有可能父母也不知情。
变革中的思考
为何结婚不再需要户口本?早在2024年8月12日,民政部就起草了《婚姻登记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并征求社会意见。该修订草案删除了内地居民办理婚姻登记时需出具居民户口簿的规定。当时,民政部有关司局负责人解释说,取消户口簿要求是基于人口流动的客观规律,旨在推动相关公共服务“随人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性增加,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异地工作和生活,之前的规定给他们办理婚姻登记带来很多限制,回户籍地办理登记无形中也增加了额外负担,取消当事人提供户口簿的规定则解决了这个难题。
河北省辛集市婚姻登记中心主任霍晴表示,新条例修订的核心目标是通过“便利化”与“服务化”双轨改革,婚姻家庭辅导引导理性婚恋观,回应人口流动常态化与婚育观念多元化的社会需求。“全国通办”解决了“人户分离”的痛点,婚姻家庭服务体系则针对离婚率上升、生育意愿低迷等社会问题,从“登记行政”转向“家庭治理”,这些都是贴合当下社会需求的条款。
此外,结婚登记火爆现象反映了新政策对公众婚姻观念或行为的直接影响,政策显著降低“异地结婚”门槛,短期内激发“积压需求”释放。从长远来看,可以促进人口流动与婚姻结合的正向循环,可能提升县域婚姻登记率;婚姻家庭辅导服务或降低冲动离婚率,长期助力家庭稳定与生育率提升。
图源:中国三农发布记者摄
尽管新政带来了诸多便利和良性社会效应,但也引发了大众的一些担忧:不用户口本结婚,会不会导致婚姻关系变得轻率、增加婚姻不稳定等风险?
“换个角度看,这也是在倒逼人们尤其是年轻人更加理性地对待婚姻。”郑州大学应用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明锁表示,按照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结婚登记、离婚登记都不再需要户口簿,且可以“全国通办”,这是国家婚姻管理数字化、现代化的体现,提高了婚姻登记管理效率,方便了人们进行婚姻登记。与此同时,也强化了个人在婚姻登记中的责任意识。对社会和家庭而言,应倡导理性的婚姻观,教导孩子慎重对待婚姻大事,正确认识婚姻关系;对个人而言,要对自己的婚姻状况信息及登记行为负责,毕竟只要个人有过婚姻登记记录,在信息系统都会留下痕迹。
霍晴也介绍,婚姻登记的严肃性并不完全依赖于户口本的使用,而是通过法律程序、身份核实、信息审核等综合机制来保障,比如,保留“声明书签字”“婚姻状况核查”等法定程序,虚假申报需承担法律责任,所以也无需担心不用户口本会导致对伴侣婚姻状况不明晰;自愿辅导环节嵌入登记流程,通过案例讲解、沟通技巧培训等帮助新人评估婚姻基础,通过倡导性条款,如文明婚俗、正确家庭观引导社会共识,而非通过行政手段强制干预。
新条例通过
“减材料、通全国、强服务”的组合拳
既回应了现代社会人口流动与婚姻观念的变化
也通过制度设计引导家庭价值回归
未来需在便利化与风险防控、
个体自由与社会引导之间持续探索平衡
推动婚姻家庭制度
向“精准施策、柔性服务”升级
让法律框架下的每一份承诺
都成为滋养家庭文明的温暖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