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农民日报客户端 2025-05-24 16:11:01
一、技术概述
微喷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微喷灌溉与施肥相结合,通过微喷设备将水分和养分均匀、精准地输送到小麦根系周围,实现节水、节肥、节地、高产、高效的目的。小麦微喷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比传统灌溉施肥方式可节水30%,提高肥料利用率15%以上,目标产量600~800千克/亩,亩增产10%以上。该技术模式适用于华北黄淮地区具有灌溉条件的冬小麦种植区。
二、整地播种与管道铺设
(一)精细整地
通常机械旋耕2遍,深度15厘米以上;连年旋耕地块一般每3年深翻或深松1次,深度30~35厘米,深松后进行旋耕耙压整地,使耕层上松下实,土壤细碎平整,无明显土块。
(二)适期足墒播种
以冬前积温和选用品种特性为基本依据,科学确定适宜播期。黄淮海地区主要种植冬性和半冬性品种。北方冬麦区适宜播期10月5~10日,不迟于10月15日;黄淮海北部为10月7~15日,不迟于10月20日;黄淮海南部为10月15~25日,不迟于10月30日。播种时耕层适宜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5%左右,播种深度3~5厘米,保证播种均匀,深浅一致,播后适时适度镇压。
(三)管道铺设
根据水源位置、田块形状、两端间距、供水量和供水压力等情况,合理设计田间管网布设。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9以上,灌溉均匀系数达到0.8以上。
干管埋设于冻土层以下,并考虑地面荷载和机耕的要求,一般埋深80~120厘米,每隔50~90米设置1个出水口。支管间隔80~120米(出水口间距应与支管间距基本一致)。以地边为起点向内0.6米铺设第一条微喷带,与作物种植行平行,间隔按所选微喷带最大喷幅布置,一般黏土或壤土地间距1.8米左右,沙土地间距1.2米左右。铺设长度根据出水压力和产品说明确定,一般为50~70米,确保首尾流量和喷幅大小一致。微喷带铺设宜选用播种铺带一体机,铺设时喷口向上,平整顺直不打弯。铺设完后,将微喷带尾部封堵。微喷带通过聚氯乙烯(PVC)阀门四通、三通、旁通与支管连接。
三、水肥管理
(一)灌溉管理
冬小麦灌溉原则为“底足、前控、中促、后保”。底墒不足时及时浇水造墒,亩灌水量20~30米³。苗期尽量避免浇水,促使根系下扎,培育壮苗。越冬前,对于墒情较好(0~40厘米土壤相对含水量70%以上)、整地质量高、群体较壮的麦田,可不浇越冬水;华北北部冬麦区,以及沙薄地或整地质量差、土壤墒情不足的麦田,适时灌越冬水15~25米³/亩。视苗情和墒情适当推迟春一水,返青起身期一般不进行浇水,可适时锄划保墒;对于墒情适宜的一类壮苗麦田和旺长麦田,宜推迟至拔节中后期灌溉春一水。起身至拔节期,当0~60厘米土壤相对含水量小于65%及时灌溉,灌水量一般25~30米³/亩。抽穗至开花期,当0~80厘米土壤相对含水量小于70%及时灌水,灌水量20~25米³/亩。灌浆期,当0~80厘米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5%及时补灌15~20米³/亩。壤质土农田小麦全生育期一般灌水2~4次。一般水文年型,灌溉定额为75~130米³。
(二)施肥管理
冬小麦起身至拔节期、孕穗至扬花期、灌浆期是水肥需求关键期,需根据作物和长势进行水肥调控。全生育期施氮(N)14~16千克/亩、磷(P₂O₅)8~10千克/亩、钾(K₂O)4~6千克/亩。其中40%的氮肥基施,60%的氮肥在拔节、孕穗、扬花和灌浆后期随水追施,追施比例依次为40%、30%、20%、10%。磷肥全部基施。钾肥基追比例为5:5,其中50%的钾肥基施,50%的钾肥在拔节、孕穗后期随水追施,追施比例分别为50%、50%。有条件的地区,可在孕穗中期、后期,因地制宜采用无人机叶面适量喷施硫、锌、硼、锰等中微量元素肥及磷酸二氢钾,施肥时要控制好肥液浓度。石灰性土壤或缺锌地块追施硫酸锌1.5~2.0千克/亩。
四、化学调控
在小麦起身至拔节期,根据小麦群体大小和生长状况,对旺长麦田和适度增密麦田,适时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如矮壮素、多效唑等,控制小麦植株高度,防止倒伏,促进分蘖成穗,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
五、其他配套措施
(一)病虫草害防治
做好除草防虫,利用冬前麦田化学除草的有利时机,一般在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上),小麦3~4叶期、杂草2叶1心至3叶期,选用适宜药剂,防除麦田杂草;对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危害较重的麦田,选用适宜药剂兑水拌细土,结合锄地施入土中。
(二)一喷三防
小麦生长中后期做好“一喷三防”,选用低毒高效药剂和生长调节剂、叶面肥科学混配喷施,防病虫、防早衰、防干热风,增粒重。
(三)机械收获
小麦机收宜在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进行,此时产量最高、品质最好。使用小麦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同时将小麦秸秆切碎抛撒还田。
(四)秸秆还田
秸秆留茬高度小于15厘米,秸秆粉碎1~2遍,粉碎后秸秆长度以3~5厘米为宜,不超过10厘米,均匀铺撒于田间。
六、应用案例
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北楼下村的绿色高效生产示范基地,以“节水优先、绿色发展”为发展目标,示范了微喷灌、地埋自动伸缩喷灌等节水灌溉模式,采用微喷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千亩核心示范区连续6年实现节水50%、少施氮肥20%、省工20%、节地5%,小麦玉米全年平均亩产1528千克,农民亩增收300元,实现了增产增效、节水节肥与绿色生产的有机结合。
作者:河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康振宇 张泽伟,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于舜章 付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