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上海科技馆 2025-05-27 09:44:57
你是不是上班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一焦虑就忍不住吃包膨化食品或喝杯奶茶?这种久坐不动、高热量饮食的生活方式正在让我们的腰围“悄悄升级”。
图源:摄图网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肚子越大,脑子越小”这句话。听起来好像很荒诞,但科学研究证实,它背后可能隐藏着大脑健康的警示信号。
01、“肚子越大,脑子越小”是真的吗?
我国最新的调查显示,成年居民中超重率为34.3%,肥胖率为16.4%, 而腹型肥胖的比例则高达33.5%,且越来越多年轻人中招。
与整体肥胖不同,腹型肥胖是指脂肪集中堆积在腹部——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大肚子”。相比皮下脂肪,内脏脂肪更“危险”,它深藏在腹腔,贴着重要器官,一旦过多,便会对身体造成全面的代谢攻击。有时,直接侵入内脏(如肝脏)和血管,形成脂肪肝和动脉粥样硬化。
测量标准
男性腰围≥ 90cm,女性≥ 85cm,即为腹型肥胖
腰臀比≥ 0.9(男)或 0.85(女),腰高比 > 0.5,也需警惕
内脏脂肪含量≥100cm2,说明内脏脂肪偏多
不少人会调侃“最近胖了,脑子也不好使了”,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多个国际研究团队发现,像BMI(体重指数)、WC(腰围)、WHR(腰臀比)等常见指标越高,大脑中控制记忆和学习的区域(比如海马、颞叶)体积就越小。肥胖人群的大脑灰质、总脑体积和关键认知区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萎缩。
而腹型肥胖更是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独立风险因素,脂肪堆积可能引发全身慢性炎症,促进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沉积,加速认知功能退化。
左侧红色受试者的内脏脂肪和皮下脂肪均较高,脑体积比蓝色受试者小(大脑黑色空间更多)
图片来源:《衰老与疾病》
令人警觉的是,这些影响甚至可能在儿童期就已经开始了。《JAMA Network》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9到10岁儿童中,BMI和腰围较高的孩子,其脑白质完整性下降、皮层变薄、脑功能连接性变差。也就是说,“脑力缩水”可能从小就开始了。
02、脂肪影响大脑的“幕后机制”
目前,科学家们已经找到了几条脂肪影响大脑健康的重要通路。
炎症反应:内脏脂肪像个“炎症工厂”,释放各种促炎物质(如IL-6、TNF-α),这些物质能穿过血脑屏障,引发中枢神经炎症,损伤脑细胞。
隐藏的内脏脂肪水平较高,神经炎症(黄色)增加
图源:丁香医生
胰岛素抵抗:肥胖会让大脑对胰岛素“麻木”,导致神经元营养供应减少,影响记忆和学习。
血脑屏障受损:脂肪引起的慢性炎症会破坏大脑的“防火墙”,有害物质可能趁机入侵。
营养因子下降:肥胖人群体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较低,这种物质对维持神经活力至关重要。
这些机制共同作用,让大脑像用久的手机一样“卡顿”,运行效率下降,甚至“容量”变小。
图源:摄图网03、“大肚腩”不只是伤脑子
腹型肥胖不仅仅只影响大脑,它还是很多慢病的“帮凶”。
心血管疾病:腰围每增加10cm,冠心病风险上升16%,心衰、脑卒中风险也随之上升。
脑卒中 图源:摄图网
糖尿病和高尿酸血症:内脏脂肪干扰胰岛素作用,导致2型糖尿病发生风险提升5倍,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发生风险也明显上升。
肝病:60%以上腹型肥胖者有脂肪肝,部分甚至发展为肝硬化。
睡眠呼吸暂停:腹部脂肪压迫呼吸系统,夜间血氧下降,长期可损害记忆和注意力。
图源:摄图网
肿瘤风险升高:腰围每增加5cm,乳腺癌、结直肠癌和胰腺癌的风险显著升高。
心理健康影响:肥胖可引起焦虑、自我否定、抑郁情绪增加,造成心身不利影响。
04、如何科学“减肚子”,守护脑健康?
肥胖虽然可怕,但及时干预和治疗是可以完成逆转和治愈的。
通过科学管理体重、改善生活方式,我们不仅能收回“大肚子”,更能守护思维的锋利与记忆的清晰,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快乐的生活。现在开始,为你的大脑“瘦身”吧!
西吴壁遗址2022—2024年仰韶文化遗存发掘资料公布
第35届香港书展开幕 “饮食文化·未来生活”主题引领阅读潮流
多地最高地表温度超70℃,热到烫脚!夏季空调开几度更健康?
它是“平价”滋补品!让你血脂、血压都受益,这样吃还对血糖有好处
总量增长、质量提升、变量可控 从数据透视拓展外贸增长新空间“底气”
抗战英雄浩气长存丨狼牙山五壮士·悬崖之上的纵身一跃
亚洲杯中国女篮两连胜 宫鲁鸣:内线“双塔”实力尚未完全展现
好city|网友盼提升“家门口”幸福感 广西梧州:努力提升城市宜居水平
文旅市场“热”力全开成为带动消费重要引擎 “文旅+”释放强劲动能
“15分钟纳凉圈”、爱心驿站、错峰作业 各地多举措为户外工作者送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