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农视网 2025-06-19 08:43:26
啦啦啦 啦啦啦
我是“麦报”的小行家
“三夏”时节麦飘香
田间沃野收获忙
中国三农发布在“三夏”期间为你提供最贴心的麦收服务↓↓↓
截至5月30日17时,全国已收获夏粮小麦面积1.29亿亩,收获进度已过三成。湖北、四川及华南地区麦收圆满收官,安徽过八成,河南过六成,陕西过两成,江苏近一成半。
安徽宣城:68.8万亩小麦喜迎丰收
农机助力颗粒归仓
眼下,安徽省宣城市68.8万亩小麦已全面开镰。为抢抓晴好天气,农业农村部门组织机械加紧收割,确保颗粒归仓。在安徽宣城宁国市港口镇种粮大户吴成山的麦田里,收割机在田间开足马力抢收小麦,金灿灿的小麦经过脱粒后,秸秆被机械自动切割成碎末撒回农田。机械化收割,不仅提高了收割效率,还减少了粮食的损失率。在宣城市郎溪县梅渚镇黎明村的家庭农场,600多亩成熟的小麦颗颗饱满,机械收割正在进行。在农场烘干中心,一台烘干机正满负荷运转,刚收割的湿麦通过自动化设施进入烘干塔,24小时内就能将含水量降至安全储存标准。
点击图片查看视频
,时长01:25
江苏丰县:抢抓农时“加夜班”
多举措保夏收
江苏徐州丰县的65万亩小麦已经陆续进入了成熟收获期。当地积极推进智能农机收割,延长夜间作业时间,新增烘干设备,多举措确保夏收进度和粮食安全。
今年开春以来,丰县降水量同比往年减少6成左右,当地加大抽水保灌,保障夏粮生产。据气象部门预测,进入6月,当地有较高旱涝急转风险。当地提前联系农机手,抢抓农时,调配各类农机具,提高作业效率。根据往年经验,6月份是苏鲁等地机械化收割的高峰期,设备预约和维修都较为紧张。为确保抢收进度,丰县部分乡镇地区还适当延长作业时间,利用夜间时段收割小麦。小麦抢收之后还要抢烘,今年,丰县刚建成的大型粮食烘干中心也将投用,目前当地已有60多家粮食烘干中心,每天可烘干1万吨粮食,粮食烘干能力同比去年提升12%。
点击图片查看视频
,时长01:49
海南东方:南繁水稻迎夏收
稻浪飘香绘丰景
初夏时节,在海南东方的南繁水稻育种基地里,一幅机械化收割与科技制种深度融合的夏收画卷正在徐徐铺展。近年来,声旺村推广全程机械化作业模式,生产效率较传统人工提升50倍以上,每亩成本降低约20%。据了解,此次丰收的早稻是今年2月初播种的。生长期间,当地种业单位和家庭农场会对水稻的叶龄、分蘖数、花期、结实率、千粒重等指标进行详细记录,同时结合气象预报,调整栽培方案,保证产量。
目前,生旺村的试验田已成为新品种推广的孵化器,未来还将推出多个优质品种,助力海南打造种业硅谷,不仅为农户提供了稳定的土地资金收入,还通过吸纳大量劳动力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增收。近年来,东方市通过培育推广多个金奖水稻品种,完善工厂化育秧中心、加工仓储中心等基础设施,推动南繁制种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迈进。
点击图片查看视频
,时长01:43
,时长00:25
福建霞浦:中稻插秧正当时
机械化助力提质增收
作为福建中稻的重要产区,霞浦县今年预计种植中稻4.5万亩,亩均产量将达500kg。这段时间虽然阴雨连绵,但农户们都抢抓农时,开展中稻机械化插秧工作。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当地还采用水稻加土豆的轮作模式,等到10月中稻收获之后,还将再种一季土豆,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点击图片查看视频
,时长00:17
,时长01:33
,时长00:17
河南省5月19日收到强降雨预警,范围主要在南阳、驻马店等地,省农业农村厅第一时间组织各地调配机具,立即启动应急作业、跨区通行、用油保障等工作预案,全力以赴雨前抢收。南阳应急储备的1841台履带式联合收割机、781台粮食烘干机即刻启用,驻马店紧急协调省内焦作、安阳等地和省外安徽蚌埠对口互助地区的作业机具,尽快转运到位并投入作业。22日雨前连夜抢收小麦878万亩,豫南成熟小麦尽数归仓。湖北省5月19—22日大部地区降雨,5月16日就提早组织机具加紧抢收,到5月22日全省麦收进度已抢至九成,此轮湖北多地暴雨内涝未对夏粮收获造成实质影响。安徽省南部地区5月22—23日暴雨前,全省组织“北机南下”加快雨前抢收,同时调集履带式收割机准备雨后抢收,动员全省762个烘干中心抢烘过湿小麦、避免发芽霉变,当前全省进度比去年同期快了四成多,实现“龙口夺粮”,有力保障了夏粮丰收到手。
根据卓创资讯数据,5月30日小麦主产区行情:
地区
规格
平均价(元/吨)
河南郑州国标二等2400-2450河北保定国标二等2365-2410山东潍坊国标二等2420-2450江苏徐州国标二等2430-2450安徽宿州国标二等2400-2435
据气象部门预测,5月30日开始的本轮大范围降雨仍将持续,且降雨中心加快向东移动,将给河南、安徽、江苏等麦收重点省份带来明显降雨,预计31日安徽淮河以南有大雨、局地暴雨,6月1日向东扩大到江苏南部,6月2日开始逐步放晴,麦收地区大部天气转好,利于加快推进机收进度。
什么是“烂场雨”?
“烂场雨”是小麦成熟收获期间出现的多雨寡照天气,会导致成熟的麦子无法及时收获,造成小麦脱落,掉在地里烂芽霉变,没有脱落而仍长在穗上的麦粒发芽、霉变。持续多雨天气还会影响已收获小麦籽粒的晾晒,导致产量损失。通常来说,“烂场雨”的主要影响区域是西北地区东部、华北、黄淮、江淮、江汉等地区。
“烂场雨”多发生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由于大气环流形势转换,雨季到来,北方冷空气陆续补充南下,与南方暖湿气流交汇,形成一个覆盖宽广、移动缓慢的云雨带,从而出现大范围的连阴雨或暴雨天气。
“烂场雨”对农业生产危害极大。持续阴雨会导致农机无法下地收获,已成熟地块出现籽粒霉变、穗发芽现象,部分田块小麦出现点片倒伏,收获到麦场的小麦也会因长时间无晴好天气、缺乏晾晒而导致麦粒出现烂芽,使小麦产量和品质下降。
如遭遇“烂场雨”,该如何应对?专家提醒,首先,麦收区应做好农机调度,抓住晴好天气推进麦收进程,确保应收尽收快收、适收快收。土壤过湿地块要加快排水降渍,争取农机尽早下地。其次,对已收获小麦要做好科学摊晾与通风储存工作,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要及时烘干,避免发芽霉变。另外,在小麦收获后,各地要根据天气情况尽快抢墒播种夏玉米、夏大豆等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