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监管总局李云泽: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有望达到30万亿,茶业大有可为

来源: 农视网 2025-06-19 14:24:19

银发经济成为新风口?

6月18日,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在陆家嘴论坛上表示,银发经济方兴未艾,养老金融大有可为。中国老龄化进程加快,预计2035年60岁以上人口将突破4亿,银发经济的规模有望达到30万亿元。

△2018年-2027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图片来源:泽平宏观)

银发经济,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产业。根据市场监管总局,随着中国银发经济产业升级,适老化产品不断涌现。今年1至4月,适老化产品新增2.87万种,同比增长255.2%。这个曾被低估的市场,正在被资本疯狂抢滩。茶行业,作为与老年人关联密切的传统产业,是否能成为银发经济浪潮中的“潜力股”?

多省份“入局”银发赛道

这些政策红利值得关注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加强老年用品研发和推广,丰富养老服务场景,释放养老消费潜力。《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进一步细化方向,提出,推进全社会适老化改造,支持地方试点探索、整体推进多层建筑加装电梯和发展老年助餐服务。积极发展抗衰老、银发旅游等产业,直指老年群体多层次需求。

政策东风下,地方响应迅速。上海、江苏等经济大省率先入局银发赛道,以“上行下效”的姿态掀起产业布局热潮,如江苏则依托制造业优势,加速老年智能穿戴设备、适老家居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

模式虽存在一定差异,但共通点均指向对银发经济的扶持。从适老化改造带动的建筑、建材产业,再到银发旅游拉动的文旅消费,银发经济正以全链条、多领域的辐射力,成为地方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下一个茶行业蓝海

和TA有关

国家层面释放政策红利,吸引众多企业积极布局这一赛道。天眼查数据显示,近五年间,银发经济相关企业的注册数量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并在2024年达到顶峰。

△银发经济相关企业一览(图片来源:天眼查)

茶行业,在银发经济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随着银发经济在多领域持续释放活力,茶行业亦能从中挖掘潜力,具体可聚焦以下方向:

茶旅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测算,“十四五”末,我国出游率较高、旅游消费较多的低龄健康老年人将逾1亿人。

在“银发经济”持续升温的当下,老年旅游市场正从“打卡式”观光向“深度体验”转型,茶文化中蕴含的健康养生内核,恰与中老年群体的价值观高度契合,从卖茶叶到卖风景,茶旅或可成为吸引银发客群的新场景。“武夷山水”品牌将“武夷山水•茶空间”“搬入”银发专列餐车,旅客不仅能品鉴武夷岩茶等茶品,还能沉浸式体验非遗茶艺展演、茶器具鉴赏等。

△“银发专列”(图片来源:武夷山水)

茶空间

上海“百元一日聚”银发经济模式爆火(人均100元享两顿正餐及全天场地),揭示老年群体对“低门槛、高陪伴”社交空间的需求。诚如主推性价比的东茅街茶馆,成功俘获银发人群;成都鹤鸣茶社,银发茶客年均消费普洱超万元。茶空间若以“茶为媒、聚为核”,打造老友共饮、文化体验的温馨场所,或能成为银发族日常社交的新据点。

△东茅街茶馆(图片来源:小红书截图)

新茶食

老年人食品被各种保健品占据,真正贴近日常消费的“适老食品”严重缺位。在此情况下,新茶食或许能成为破局的关键。

新茶食本就承载着健康属性,更重要的是,区别于保健品的“功能焦虑营销”,新茶食具备通过日常即健康的理念,若以“适老化”为核心进行改良——比如降低糖分与盐度、调整口感至更易咀嚼吞咽的松软度等,或许能精准切中老年人的消费场景。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加速,银发经济已成为增长较快的市场。茶行业作为与银发经济最为适配的行业之一,其也将凭借各种领域所蕴含的潜力获得更多经济增长点。

不止如此

银发经济市场有多广

银发经济市场的前景,绝不止于此。

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金李表示,保守估计,到2050年,银发经济将至少可以提供1亿个就业岗位。当前,银发经济发展已呈现积极态势:首个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开启试点,教育部增设老年健康本科专业,云南省首个银发经济产业园落地,首个银发经济团体标准也正式发布。进一步推动银发经济市场发展。

△(图片来源:教育部)

茶行业的新兴变革同样暗潮涌动。

无论是传统“看天吃饭”的经验农法被数据化重构,采茶机器人、搬运机器狗涌现在田间地头;还是果蔬茶、无糖茶等健康饮品爆火;亦或是多种茶叶标准的出台等。类似的新兴领域拓展趋势也体现在其多个领域的持续发展,印证传统产业与新兴需求结合的广阔空间。

银发经济在根本上是经济社会发展后的结果,但其发展并非一蹴而就,综合银发经济与茶行业的共性来看,其发展本质是传统领域在技术、需求等要素融合驱动下的现代化转型,这一逻辑也为传统产业的升级提供可参考的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守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坚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并重。在推动新兴赛道的同时,也应注重茶行业这类传统产业的传承与创新。唯有传统产业与新兴赛道协同发力,方能构建起更具韧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编辑:姚艺玲/高琼

转载自说茶ShowCha

登录评论 我要评论
关于我们
三农头条
天下三农尽在手中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全力打造三农领域新闻资讯互动平台
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ongtv
微信认证: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农视网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国三农发布
抖音号:3nongtv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
快手ID:1624436642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
微信认证:中国三农发布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