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野菜如何成为“硒黄金”

来源: 村村播 2025-06-20 14:35:12

图片

图片

“壶瓶飞瀑布,洞口落桃花。”李白诗中的壶瓶山,云雾常年缠绕山腰。在壶瓶山海拔千米以上的小溪旁,生长着一种野菜,山下村民常将其作为火锅食材,称它为“山白菜”。这种野菜形似虎耳,口感鲜嫩,炒熟后散发着荠菜般的清香,用来包饺子还有种香椿味。千百年来,它不过是深山里一碟寻常野蔬,鲜为山外人所知。
2004年7月初,浓雾笼罩山林。一位名叫白宏锋的年轻人,被山涧旁的“山白菜”所吸引。正是他,敏锐地洞察到这种野菜蕴藏着非凡的价值——其富含的珍稀硒元素,也正是他,赋予这默默无闻的“山白菜”一个更贴切的名字——虎耳金。
图片
壶瓶山。

图片

什么是“硒”?

说到硒,很多人对这个名字既熟悉又陌生。在超市,我们常见“富硒大米”“富硒鸡蛋”等产品,也常听闻“硒对人体有益”,可并不清楚它对身体究竟好在哪里。
硒是一种非金属微量元素,元素符号为Se,原子序数34。它的发现颇具戏剧性,1817年,瑞典化学家贝采利乌斯在硫酸厂残渣中闻到一股浓烈怪味。起初,他以为是已知元素“碲”在作祟,经深入分析后,才意识到自己发现了一种全新的化学元素。
由于这种元素与碲有诸多相似之处,而碲的名字源于拉丁语“大地女神”(Tellus),于是他以希腊神话中的“月亮女神”(Selene)为其命名——Selenium(硒)。
最初,硒因其刺鼻气味和毒性饱受诟病,接触过量硒的人会出现脱发、指甲断裂,甚至产生类似“吃了十头大蒜后不刷牙”般浓烈的口臭,一度被冠上“臭元素”“问题物质”等名号。
到了20世纪,德国科学家发现,动物缺硒会导致肌肉萎缩甚至死亡,随后人类对硒的研究逐步展开。真相逐渐浮出水面: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等核心抗氧化酶的必需组分,人体无法自主合成,必须依靠外部补充。这个曾被嫌弃的“问题元素”,实则是维持生命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润滑剂”。
图片
富硒鸡蛋。
一旦身体缺硒,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1935年,黑龙江省克山县首次大规模爆发克山病,短时间内众多患者发病。这些患者多出现心脏扩大、急性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等典型症状,轻者感到头晕乏力、心悸气短,重者则突发呼吸困难、四肢厥冷,甚至在数小时内失去生命体征。
科研人员经过多年研究,最终查明病因——中国东北到西南属于低硒地带,土壤中硒元素匮乏,导致农作物含硒量极低。居民长期食用这些低硒食物,身体无法获取足够的硒元素,使得心肌细胞逐渐受损,心脏功能不断衰退。随着研究的深入,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四川、云南等16个省和自治区的321个市、县都陆续发现克山病病例,这进一步证实了硒元素缺乏与克山病发病的紧密关联。
图片
中国土壤硒含量分布图。

在现代生活中,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相对单一的饮食结构、环境污染以及工作压力等因素,都可能导致部分人群日常硒摄入不足,或身体对硒的需求增加。

市场上常见的“富硒大米”“富硒鸡蛋”等产品,是补充硒的一种途径。硒主要分为无机硒(如亚硒酸钠)和有机硒(如硒代蛋氨酸、植物中的硒形态)。无机硒虽然有效含硒量高,但食用剂量和中毒剂量比较接近,因此许多国家已对其在膳食补充剂中的使用进行了限制。而“富硒大米”“富硒鸡蛋”等产品中的硒,通常厂家宣称植物或动物将土壤或饲料中的无机硒转化而成的有机硒形态但是转化率有多少,需要画个问号。另外,无机硒补硒也不能过量,一般情况下,每天补硒量不能超过400微克,高硒地区的食物硒含量可能很高,长期食用容易导致硒过量。

通过实践发现,还有一个安全补硒的办法,就是从富硒植物里提取植物硒蛋白,其纯度高、吸收好、安全性高

图片
纯度高、吸收好、安全性高的植物硒蛋白。
图片

富硒王者——虎耳金

湖州师范学院教授白宏锋,是中国植物硒蛋白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他与植物硒蛋白的缘分要从十多年前说起。2004年,白宏锋在湘西北壶瓶山地区采集“山白菜”后,将其与露珠碎米荠进行了比较。这株形似老虎耳朵的植物,虽然与已有的露珠碎米荠极为相像,但白宏锋经过仔细对比,结合已有的研究和前人的经验,认为它可能是一个植物新种。

图片
长在壶瓶山中的虎耳金。

研究需要大量野生样本,有一次,白宏锋和师兄骑摩托车去壶瓶山采集。刚下过雨的山路特别滑,师兄一个没留神,摩托车打滑,两人连人带车摔倒在地——旁边就是悬崖!现在回想起来白宏锋还后怕,但当时他满脑子只想着让它获得国际认可,根本顾不上危险。

后来,他从植物的形态、结构等不同角度进行详细而深入的研究。他几乎查阅了不同地方植物志对十字花科物种的描述,重点对比该植物与露珠碎米荠的形态特征差异。他还专门向国际上知名的十字花科植物分类学专家请教,从细胞生物学的染色体组入手,编写相近物种的检索表。经仔细研究,白宏锋沿用传统的命名方法,因发现于壶瓶山,便将其命名为“壶瓶碎米荠”。白宏锋确定,壶瓶碎米荠是此前未被发现的植物新种。

图片
富硒王者——虎耳金。
2008年,白宏锋将发现壶瓶碎米荠的成果刊登于美国植物学杂志《Novon》,从分类学意义上首度明确其身份。次年,壶瓶碎米荠正式被《中国植物志》收录。从此,壶瓶碎米荠成为中国特有的植物,有了正式“户口”。由于学名较为拗口,又因植物叶片形似老虎耳朵,白宏锋特意为它取了个形象又好记的名字——虎耳金。
图片
2008年刊登于美国植物学杂志《Novon》。

虎耳金在“中国硒都”湖北恩施也有发随后科研人员检测了虎耳金中硒的含量。结果令人震惊,虎耳金的硒含量竟高达1200 - 1300毫克/公斤,是普通富硒农产品的数十倍!这个数据在富硒植物领域堪称“王者”级别。

图片

虎耳金中的“硒”望

虎耳金中的“宝藏”是植物硒蛋白,在国家认可的7种硒营养元素强化剂中,就有硒蛋白。白宏锋的研究团队通过脱脂、浸泡、水煎、提取过滤、水提醇沉等一系列植物硒蛋白提取程序,成功从虎耳金中提取出植物硒蛋白。
经过提取的硒蛋白,不仅安全可靠,还具有高效、水溶、广谱和定量等特性,这使得它能够方便地与各种食品或药品结合,为进一步加工生产提供了可能。经过纯化处理后的虎耳金,硒蛋白的纯度可达98%,并且能轻易溶于水,为硒蛋白的产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意味着,我们可以便捷地将适量的硒蛋白加入到各种食品中,实现定量补硒的目标。由于硒蛋白是蛋白形态,人体对其吸收率极高,几乎可以达到完全吸收的效果。同时,因为它源自植物体内的自然转化,所以完全安全无毒。
图片
白宏锋(左一)与大家探讨虎耳金的种植。
这项工作在硒营养强化剂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想要提取硒,就需要有足够的虎耳金植株,但其野生种群分布有限,于是白宏锋开始考虑人工繁育的可能性。
虎耳金对生长环境颇为挑剔,种子萌发十分困难。在壶瓶山中,种子能够自然萌发,且不存在休眠期。但一旦到了其他地方,种子萌发便变得异常艰难。为了培育虎耳金,白宏锋专门腾出一间屋子,装上空调和温湿度控制设备,24小时监测数据,生怕温度、湿度不合适。经过3年努力,白宏锋才逐渐攻克了虎耳金异地种植的各种技术难题。
还有个小插曲挺有意思。白宏锋在河南老家培育虎耳金时,起初家人不理解也不看好,只当他是“瞎捣鼓野菜”。一次偶然,母亲随旅行团去恩施游玩,听导游介绍富硒产品的好处,特别提到虎耳金含硒量极高。母亲定睛一看,这不正是儿子在家种的那种植物吗?这才恍然大悟,明白了虎耳金的宝贵价值。自此,她全力支持儿子,并一起培育虎耳金。
图片
虎耳金种子萌发。
白宏锋将虎耳金中的植物硒蛋白制成植物硒蛋白片,每片含55微克有机硒,精准填补日常硒摄入缺口。经检测,其90%以上为硒代半胱氨酸,以小分子肽形态存在,吸收率高,且规避了无机硒中毒风险。
在一些硒缺乏地区,通过食物获取足够的硒较为困难。此时,植物硒蛋白片作为一种高效的硒补充形式,显得尤为重要。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便捷的方式来弥补饮食中的不足,帮助达到推荐的硒摄入水平。
图片
2024年白宏锋在虎耳金种植基地。
植物硒蛋白片的优势在于其高生物利用度。与传统的无机硒相比,植物来源的有机硒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和利用。这是因为有机硒通常与氨基酸结合形成硒蛋白,这种形态更接近人体自然利用硒的方式。研究表明,植物硒蛋白片中的硒能更快地被肠道吸收,并更有效地分布在全身各个组织和细胞中,从而发挥其生理功能。

物以“硒”为贵。硒,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它能增强免疫力、守护细胞健康,是生命的“守护者”。但其在国内的认知度还不够高,要让老百姓都了解它、用上它,科普的路还很长。

从在壶瓶山雨雾中偶然发现虎耳金,到在实验室里成百上千次地改进提取技术,再到最终让富含天然硒的虎耳金走进千家万户,支撑白宏锋一路走来的,是那份朴素的初心。

健康无小事,这关系着每个家庭的幸福。白宏锋最大的愿望,就是让普通老百姓都能安全、方便地补上硒。为了这份初心,白宏锋一直在努力,从未停歇。

图片
白宏锋。
登录评论 我要评论
关于我们
三农头条
天下三农尽在手中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全力打造三农领域新闻资讯互动平台
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ongtv
微信认证: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农视网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国三农发布
抖音号:3nongtv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
快手ID:1624436642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
微信认证:中国三农发布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