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农视网 2025-07-03 15:13:08
为不断提升群众防骗意识
切实营造全社会反诈浓厚氛围
中央宣传部、公安部正在开展
“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月活动
此次集中宣传月活动的主题是
“反诈是门必修课,筑牢防线守好责”
日前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白皮书》发布
据介绍
过去一年里
国家反诈中心平均每天
给各地推送
至少66万条诈骗预警指令
相当于警察每分钟
就要跑赢458个骗子
近年来
电信网络诈骗手段不断翻新
农村地区因信息相对滞后、
群众防范意识较弱
成为诈骗分子的重点目标
那么
电信诈骗有哪些常见套路?
日常生活中
我们该如何有效防范?
到底什么是电信诈骗?
电信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手机短信、电话、网络电话、互联网等传播媒介,以虚构事实或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又称非接触性诈骗或远程诈骗)。
记住下面这个公式,可帮助识别电信诈骗:
有不少网友可能会问,现在打击电诈和反诈宣传这么厉害,还会有很多人被骗吗?下面几个数字,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
93岁和9岁
过去一年,全国平均受骗年龄为40岁,80后和90后给骗子们贡献了四成的KPI。最大和最小的被骗年龄,分别是93岁和9岁,骗子们真正做到了“老少皆骗,童叟都欺”。
1.17亿元
一起案件被骗金额能有多高?近年来,同一起电诈案件中被骗金额最高的达1.17亿元。对的,你没看错,是1.17亿元,幸好大部分资金被成功拦截追回。
5天3次中招
更有受害者,5天连续中招3种骗术,冒充公检法诈骗、虚假网络贷款诈骗、冒充客服诈骗反复踩坑,累计被骗48万元。
电信诈骗在农村时有发生
骗子们的诈骗套路年年翻新,最新的“诈骗剧本”已经进化到让编剧都直呼内行。他们紧跟社会热点,针对各年龄段、各职业背景、各学历层次等不同群体,千人千面定制的升级版“剧本杀”。因此,近年来,电信诈骗相关案例屡见不鲜,特别是乡村居民电信诈骗案件也时有发生。犯罪分子利用受骗人金融知识相对匮乏、信息获取渠道有限等特征,通过各种手段骗取农民的血汗钱,严重危害群众利益。
6月12日,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公安局寺坪派出所联合国网保康县供电公司寺坪供电所,成功识破并拦截一起电信诈骗案件,及时避免了受害群众9万元财产损失。据了解,当日保康县寺坪镇简家坪村村民柳先生神色匆忙地来到寺坪供电所营业大厅,申请报装三相电能表。办理业务期间,柳先生难掩兴奋地向工作人员透露,其在抖音平台发现“商机”:只需投资9万元购买6台手套加工设备,对方承诺设备每日利润超过万元,后续工厂运营还需贷款30万元。经分析研判,确认这是一起典型的虚假投资类电信网络诈骗。
供电所工作人员识破骗局
图源:荆楚网
今年6月初,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马连洼派出所抓获2名协助电诈分子转移赃款的嫌疑人。其中一名嫌疑人梁某某在今年年初从朋友圈看到某个“国家扶贫项目”,并参加了几次“讲师”授课。授课中,梁某某得知,只要出借自己闲置的银行卡就能轻松获得一笔可观的好处费。在金钱的诱惑下,梁某某没有过多考虑其中的风险,便轻易地将自己名下的银行卡交给对方用于“项目”走账,一张银行卡就能领2000元好处费。尝到甜头的梁某某明知转入自己账户的资金来路不明,依然拉来亲朋好友一起“入伙”,并从“讲师”处收取拉人入伙好处费。目前,梁某某等2人因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被海淀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此案还在进一步审理中。
今年6月初,警方成功捣毁一个隐匿于乡野的诈骗窝点,抓获32名犯罪嫌疑人,20人被警方刑事拘留。据了解,在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柏泉街道,有人承包了一片既有农田又有鱼塘的农场,然而当地居民却发现,承包人既不搞水产养殖,也不种植农作物,一伙人整天窝在农场的办公楼里,行踪十分可疑。民警们经过一番细致的调查,终于确认这里就是一个诈骗窝点。窝点内有大量电子设备,很多人在里面打电话、操作平台、用社交软件聊天,种种迹象都指向了诈骗活动。原来,这个诈骗团伙成员在网上利用成套图片和视频素材,将自己精心包装成生活精致、爱旅游的“白富美”,吸引受害人与之交往。等双方熟悉后,便以有赚钱的投资渠道为由,诱使受害人到虚假的投资平台进行投资。受害人的资金一旦投入,就如同石沉大海,一去不复返。
图源:经视直播
今年5月,四川公安就破获了一起利用“云养殖”和高收益吸引资金的传销案件。四川雅安的一位农民到雅安石棉县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队办理港澳通行证时,自称在APP上认养的黑猪赚了几十万元,这些钱被公司兑换成了港股,平台说要到香港开个银行账户,他的钱才可以提现。移民管理警察感觉疑点重重,立即将这个APP上报核查,结果发现这个号称养殖场遍布全国的平台成立一年多就吸引了四万多名会员,实际大多数养殖场都很荒凉。警方捣毁了这个传销组织后,这个组织中的24人因犯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获刑。
小心这几种高发诈骗套路
反诈是一门人人都要学的人生必修课,为了提高大家的防诈意识,保护人民群众的“钱袋子”小编整理了频发的几种诈骗手法,供大家参考,远离诈骗。
编造虚假农业项目非法集资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业农村领域成为投资热土,各类农业项目不断涌现。一些不法分子趁机打着响应国家产业政策、开展农村创业等幌子,通过编造各种虚假项目、虚构或夸大农业项目收益,承诺在一定期限内给予出资人货币、股权等形式的投资回报,骗取公众信任,吸引其投入资金。为了骗取更多的人参与集资,非法集资人在集资初期往往按时足额兑现承诺本息,待集资达到一定规模后,便秘密转移资金或携款潜逃,使集资参与人遭受经济损失。
利用“互联网养殖”“云养殖”等概念非法集资
近年来,“云养经济”领域违法犯罪活动高发,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发展农业产业的幌子开展欺诈活动,借助互联网将正常的农产品种养、销售包装为投融资产品进行宣传兜售,严重侵害公众合法利益,极大损害农业产业健康发展。今年4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金融监管总局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加强“云养经济”领域欺诈风险防范和处置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出,农业农村部门要对种植、畜牧、渔业等具体行业和相关农业经营主体参与“云养经济”的情况开展全面摸底,重点摸清相关行业和经营主体涉嫌参与“云养经济”领域欺诈活动的线索,并动态关注相关风险的新苗头、新变种。
刷单返利类诈骗
刷单返利是发案最高的诈骗类型,被称为“诈骗之王”。分为前期引流、小额返利和实施诈骗三个环节。诈骗分子通过短信、社交软件、短视频平台等发布兼职广告,或以“免费送礼”“技能培训”等名义拉人进群。初期让受害人完成点赞、关注等简单任务,并支付小额佣金以博取信任。群内“托儿”晒高额收益截图,诱骗受害人下载虚假App做“进阶任务”,随后以“任务未完成”“账户冻结”等理由要求继续转账,直至受害人发现被骗。
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
诈骗分子先在电商平台、社交群发布低价商品、代购或“特殊服务”(如代抢门票、论文代写)广告,寻找目标。之后诱导受害人通过非正规渠道私聊交易,以“省手续费”等理由要求私下转账。收款后以“补缴关税”等名义继续骗钱,随后拉黑受害人。
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快递包裹附带小卡片、二维码引导受害人添加虚假客服,或以受害人误购买“百万保障”等为由与其建立联系,随后引导受害人下载小众聊天软件支付费用或配合操作。最后以指导操作为名,诱导受害人开启屏幕共享,远程骗取资金。
贷款、征信类诈骗
诈骗分子假冒银行或网贷平台等,发布“无抵押、秒放款”虚假广告,诱导受害人下载虚假贷款App或登录虚假网站。以“修复征信”等为由要求缴纳“保证金”,再编造“操作失误”“流水不足”等理由继续索要费用。骗取钱财得手后以新借口继续诈骗或直接失联。
冒充领导、熟人类诈骗
诈骗分子先盗用领导、老师或熟人的社交账号头像及信息,伪造身份添加好友或混入群聊,与受害人建立联系。然后模仿被冒充者语气嘘寒问暖或发出指令,骗取受害人信任。最后再以各种理由要求受害人转账。
冒充公检法类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非法获取个人信息,冒充公检法人员联系受害人并对其威胁恐吓,谎称受害人涉嫌违法犯罪,展示虚假通缉令等法律文书,要求配合调查并保密。再诱导受害人切断与外界联系,转账至“安全账户”或缴纳“取保候审金”。
婚恋交友类诈骗
诈骗分子打造“高富帅”“白富美”人设,在婚恋、交友网站物色目标。通过长期聊天塑造完美形象,与受害人建立恋爱关系。最后以遭变故、急用钱等理由索要钱财,直至受害人察觉或无力支付。
如何防范电信诈骗?
虽然骗子的手段层出不穷且更迭迅速,但电信诈骗有一个共同规律,说到底就是要你银行卡上的那串数字,所有的诈骗只有一个终极目标——“钱”。只要牢牢地抓住“钱”这个核心要点,就能妥善应对绝大部分的电信诈骗套路。首先,大家需要掌握以下10个原则:
手机短信内的链接都别点
虽然手机短信中也有银行等机构发来的安全链接,但不少用户难以通过对方短信号码、短信内容、链接形式等辨别真伪,所以建议用户尽量不要点击短信中自带的任何链接。
凡是索要“短信验证码”的全是骗子
银行、支付宝等发来的“短信验证码”是极其隐秘的隐私信息,且通常几分钟之后即自动过期,所以不得向任何人和机构透露该信息。
凡是无显示号码来电的全是骗子
目前,除极少数军政方面人士还拥有“无显示号码”电话之外,任何政府、企业、银行、运营商等机构均没有“无显示号码”的电话,所以今后再见到“无显示号码”来电,直接挂断就好。
闭口不谈卡号和密码
无论电话、短信、QQ聊天、微信对话中都绝不提及银行卡号、密码、身份证号码、医保卡号码等信息,以免被诈骗分子利用。
不信“接的”,相信“打的”
为了防止遇上诈骗分子模拟银行等客服号码行骗,遇上不明来电可选择挂断后,再主动拨打相关电话(切勿使用回拨功能),这样可以保证号码的准确性。
钱财只进不出,“做貔貅”
任何要求自己打款、汇钱的行为都得长心眼,警方建议如需打款可至线下银行柜台办理,如心中有疑惑,可向银行柜台工作人员咨询。
不要轻信陌生人
由于个人隐私泄露泛滥,诈骗分子常常会掌握有用户的一些个人信息,并以此作为证据,骗取用户信任,此时切记要多长个心眼一绝不轻易相信陌生人,就算朋友家人,如果仅仅是在网上,也不可轻信。
钓鱼网站要提防
切不可轻易信任那些看上去与官方网站长得一模一样的钓鱼网站,中病毒不说,还可能被直接骗走钱财,所以在登录银行等重要网站时,养成核实网站域名、网址的习惯。
新鲜事要注意
诈骗分子常常利用最新的时事热点设计骗局内容,如房产退税、热播电视节目等都常常被骗子利用。如果不明电话中提及一些你从未接触过的新鲜事,也切莫轻易当真。
一旦难分假和真,拨打110最放心
如果真有拿不准的事,拨打110无疑是最可靠的咨询手段,虽然麻烦了警察,但必要时候仍可以采取这种手段。
此外,预防电信诈骗,请谨记以下“五不要”:
图源:宁波市反诈中心
电信诈骗无孔不入农村地区更需筑牢防诈篱笆面对花样翻新的骗局广大农民朋友要牢记“不轻信、不转账、不透露”遇事多与家人商量或向警方求证只有政府、社会和家庭多方合力才能让诈骗分子无机可乘守护好乡亲们的“钱袋子”让乡村振兴之路更加平安和谐
来源丨央视新闻、农业农村部、公安部刑侦局、光明网、新华网、新京报、中国青年网、湖北日报、澎湃新闻、经视直播、雅安市名山区人民政府等
编辑|孙冰冰
主编丨蒋琳
监审丨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