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绿色金融驱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跃升

来源: 农视网 2025-07-03 23:12:02

【编者按】7月1日,大众网以《绿色金融驱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跃升》为题报道了青岛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合作社学院)陈加奎教授发表的文章,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目标具有深远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新质生产力,作为创新驱动、绿色集约与效率跃升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其形成与发展离不开金融体系的强力支撑。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作为兼顾经济增长与环境代价的关键指标,在考量能源投入和污染等非期望产出的基础上,已成为衡量经济可持续发展潜力的核心要素。在此背景下,深入探究绿色金融发展如何驱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跃升,不仅有助于精准把握金融与经济绿色转型的内在关联,更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目标具有深远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当前绿色金融驱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背景

从国际视野看,主要经济体纷纷加大绿色金融布局力度。欧盟实施《可持续金融披露条例》,建立了全球最严密的ESG信息披露框架;美国通过《通胀削减法案》投入3690亿美元支持清洁能源发展;日本推出“绿色转型债券”,计划募集20万亿日元用于低碳技术研发。这些举措充分表明,绿色金融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新赛道。

从国内发展看,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4年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突破36.6万亿元,绿色债券累计发行规模突破2.09万亿元,均位居全球前列。有的省份绿色信贷规模位居全国前列,但绿色直接融资占比不足10%,难以满足不同类型企业的差异化需求。特别是在支持绿色技术创新、促进传统产业绿色改造等方面,金融供给的精准度和有效性有待提升。

二、绿色金融驱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面临的问题

当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在推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过程中仍面临诸多结构性矛盾。从实践来看,这些制约因素既体现在金融产品供给与市场需求的不匹配,也反映在政策体系、技术支撑和基础设施等关键环节的协同不足。特别是在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支持产业低碳转型等方面,绿色金融的资源配置效率和风险定价能力仍有待提升。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对于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充分发挥其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发现,当前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是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当前绿色金融产品以信贷为主,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等多元化产品发展不足。特别是在支持绿色技术创新的金融工具方面存在明显短板,如对处于研发阶段的绿色技术缺乏风险分担机制,对科技成果转化缺乏持续性的资金支持。

二是政策协同效应未能充分发挥。各部门出台的绿色金融政策缺乏统筹协调,存在“碎片化现象”。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监管等政策工具之间衔接不畅,难以形成合力。光伏企业虽然享受地方电价补贴,但因绿色信贷审批周期过长,导致项目建设进度严重滞后。这种政策不协同现象直接影响了绿色项目的实施效果。

三是绿色技术评估和风险定价能力不足。金融机构普遍缺乏专业的绿色技术评估团队,难以准确判断前沿绿色技术的市场价值和应用前景。在环境风险量化方面,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方法论,导致绿色金融产品的定价机制不够精准。

四是基础设施和配套体系不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覆盖不全,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参差不齐,绿色认证标准不统一等问题较为突出。重点排放企业没有全部建立碳账户,环境权益交易市场流动性不足,制约了金融创新空间。金融机构由于企业环境信息不透明,增加了绿色项目筛选和评估的难度。

三、加快绿色金融驱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对策建议

面对绿色金融发展中的关键制约因素,亟需构建系统化、精准化的政策支持体系。当前,推动绿色金融与全要素生产率深度融合,需要从产品创新、政策协同、能力建设和基础设施四个维度协同发力。这些对策既要立足解决当前突出问题,更要着眼建立长效机制,通过制度创新激发市场活力,通过科技赋能提升服务效能,通过标准建设规范市场秩序。基于对存在问题的深入分析,本研究提出以下针对性对策建议:

第一,完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实施“绿色金融工具扩容工程”,重点发展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直接融资工具。设立绿色技术银行,为绿色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提供全周期金融服务。建立绿色技术风险补偿基金,对金融机构支持早期绿色技术项目的损失给予适度补偿。

第二,强化政策协同和系统集成。成立绿色金融发展协调小组,统筹财政、金融、产业等政策资源。建立绿色项目库和典型案例库,推广“政策包+服务链”模式。重点整合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绿色信贷贴息等政策工具,推出“环保绩效贷”等创新产品。

第三,提升绿色技术评估和风险定价能力。组建绿色技术评估中心,开发基于大数据的绿色项目评价模型。鼓励金融机构与科研院所共建实验室,培养复合型评估人才。建立环境风险量化分析框架,完善绿色金融产品定价机制。积极培养既懂金融又懂环保的专业人才,提升金融机构的绿色技术评估能力。

第四,健全基础设施和配套体系。加快建设统一的碳账户管理平台,实现重点排放企业全覆盖。制定完善的环境信息披露标准,建立“强制披露+自愿披露”相结合的制度。探索建立环境权益回购机制,提升市场流动性。积极通过系统施策,构建“政策-市场-科技-标准”四位一体的绿色金融生态体系,为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供有力支撑。

相关链接:https://www.dzllzg.com/jjsh/202507/t20250701_16151505.htm

登录评论 我要评论
关于我们
三农头条
天下三农尽在手中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全力打造三农领域新闻资讯互动平台
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ongtv
微信认证: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农视网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国三农发布
抖音号:3nongtv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
快手ID:1624436642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
微信认证:中国三农发布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