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东营:地下热能为农业“减负增效”

来源: 农民日报客户端 2025-07-06 21:11:06

日前,在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的通威渔业智慧养殖工厂,总经理胡昭明正盯着中控屏上的水温数据。29℃的恒温环境中,南美白对虾正欢快地游动。“多亏了地热能,我们的养殖周期缩短了30天,地热供暖成本降低了80%。”他指着窗外的地热井说,这眼井每天可提供350立方米71℃的地热水,通过梯级利用技术,最终以28℃回灌地下,实现了“取热不耗水”。

通威渔业的成功,是东营市近年来充分利用地热资源的生动实践之一。作为山东省重要的能源城市,东营地热资源分布广泛、储量丰富、水质独特,是山东明确的“鲁西北地热能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基地”重要支点。近年来,东营出台《东地热资源开发专项规划》,正着力打造城区清洁能源替代基地,以及地热能与水产养殖、温室种植融合的两大样板区。

于是,在黄河入海口的广袤大地上,一场关于能源革命的绿色实践悄然展开。位于利津县牛庄镇双福花卉基地,智能温室里的蝴蝶兰开得正艳,这里利用地热循环尾水技术为10万平花卉智能温室供暖,建成江北最大的兰花种植基地。生产部经理刘福亮算了一笔账:“用地热能供暖后,每平方米成本从30元降到10元,每年节约费用超百万元。”

东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王峰介绍,为保障开发规范有序,该市在山东率先出台《地热资源取热不耗水开发利用工程建设指南》,明确10项技术标准,并构建起“1+1+10”政策体系,每年设立专项奖励资金,对地热样板井最高给予50万元奖补。“我们还创新推出‘地热能开发一件事’审批模式,将备案、环评、取水、采矿等4个环节并联办理,审批时间压缩60%。”王峰说。

如今的东营,地热能开发已形成“勘探—开发—利用—回灌—监测”的完整闭环。从城市供暖到现代农业,从工业节能到生态保护,地热能正像一条绿色纽带,串联起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

作者:张超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吕兵兵

登录评论 我要评论
关于我们
三农头条
天下三农尽在手中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全力打造三农领域新闻资讯互动平台
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ongtv
微信认证: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农视网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国三农发布
抖音号:3nongtv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
快手ID:1624436642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
微信认证:中国三农发布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