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招牌亮” 产业“路常宽”——探访广西农垦新光农场有限公司

来源: 钦州日报 2025-07-08 09:07:03

横跨钦北区和灵山县的广西农垦新光农场,自20世纪50年代起陆续安置了来自印度尼西亚、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的归侨。如今,在这个近4000人的特色农场里,归侨及侨眷占比高达50%。

为提升归侨群体的经济收入,广西农垦新光农场有限公司持续开展农业科研实践。1967年,新光农场先在11队种植桂味荔枝20亩;1994年,从11队桂味荔枝树采集优质芽条,育苗后在18队将面积增至700多亩。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品种改良,这里的荔枝已成为当地特色农产品代表,成为广大归侨、侨眷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甜蜜的果实,正成为连接侨乡过去与未来的金色纽带。

‌“盲帮”转“科扶”,示范引“金途”

2010年,随着全市荔枝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低价位、品质普通的荔枝竞争激烈,农场职工的收益一直徘徊不前。

“当时农场就明确了一个原则,不能只是盲目让职工扩大产能,栽种无特色的荔枝品种,不能‘盲帮’,要真正做到科学帮忙。”广西农垦新光农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甘传杰说,虽然华侨们归国几十年时间里,农场领导班子几经更换,但帮助他们增收的初心一直不变。虽然甘传杰是位2012年才大学毕业的“80后”,但在2022年到任现职后,他和同事们对这一事业进行了不断的强化。

甘传杰介绍:“最初我们只试种了150亩,种植技术也是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来的。经过多年积累,农场总结出一套独特的管护经验,这才让桂味荔枝这个‘增收新秀'被职工们认可。”他补充说,虽然桂味荔枝市场售价较高,但由于管理技术要求严格,很多种植户更倾向于选择管理相对粗放的荔枝品种。

为了让这个示范项目真正在归侨家门口落地见效,农场积极筹措资金,采用现代化果园管理模式,将灌溉系统和农药喷洒系统进行管道化改造,使整个示范片区从山脚到山顶都实现全覆盖。

“看到示范片产出的桂味荔枝,在价格上比普通品种售价高出数倍,甚至十倍时,大家动心了。”甘传杰说,目前整个农场,桂味荔枝栽种面积已达8000亩,已成为广西区内最大的连片桂味荔枝种植基地,其中归侨种植了4000多亩。

标管出精果,“链”动采摘热

在“新光桂味”一炮打响之后,各地体验荔枝采摘之乐的“亲农体验团”陆续到来,这也对农场保持“桂味荔枝产业链”的延展度,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展示给游人的桂味,不仅要口味独特,还要在外形上唯美。”广西农垦新光农场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韦波说,为了教会归侨及时掌握桂味荔枝的种植要领以及乡村游景区打造标准,他和同事们没少做工作。

15年来,每年农场都会派出技术员到户、到果园指导,每年的频次都会超过100人次,使种植户的种植标准与农场核心示范片同步。

“在荔枝果实膨大期,我们都会下到各队召开安全用药指导会,在农残方面严格把关,确保种植户和消费者实现双赢,保持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韦波说,他来自河池市东兰县,都会下意识把对归侨们的特别关心融入工作中去,这对其他同事也起到了正面影响。

为了让大家所建的荔枝园,都达到统一标准,农场还投入资金,在“万亩桂味荔枝园”项目中专设“桂味生态园”子项目,以旅游的需求要素进行开发设计,让游人在采摘中体会“甜蜜之旅”,在“打卡”中传递“新光桂味”荔枝的独特魅力。

“大家一起努力,才获得了这个荣誉。”何伟在农场里是“侨二代”,爷爷奶奶和爸爸都是归国华侨,有幸见证了农场不遗余力提升产业竞争力,为归侨增加收入的幕幕过往。

“在技术传授上,都一视同仁,不管是本地职工或归侨,都像亲兄弟一样对待,毫无保留。”刘广信是农场的“场二代”,父母都是农场的职工,如今家中也种有15亩桂味荔枝,每年都会获得农场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一线指导的福利,有关桂味荔枝管护相关的修剪、放梢、保花保果、杀菌、杀虫、采收等技术要领也是在果园地头完成了知识吸收。

认证塑品牌,冷链锁“常甜”

“新光桂味”荔枝火了,成了钦州荔枝馈赠亲友的代表之物。但该农场并不满足口口相传的美誉,拥有自己的品牌,才是制胜法宝。

“不仅要种得好,还要品牌打得响,卖得远。”广西农垦新光农场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赐杰说,为了提高桂味荔枝的知名度,该场还注册了“新光桂味”商标。目前,该场已获自治区授予“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称号。“新光桂味”品牌成功获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收集登记”“出境新鲜水果注册登记”“广西供应深圳农产品示范基地”,并获“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22000:2018)”等认证,同时已取得出口基地和出口企业的资质,逐步拓展粤港澳大湾区和出口海外等市场。

“如今经过多轮专业机构检测,产品包装合法使用‘绿色食品’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标志,新光桂味荔枝又添了新的竞争力。”陆屋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何晖说,经过技术上努力,农场归侨和其他职工种出来的桂味荔枝,糖度经检测,达到20度至22度之间,口感极佳。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的支持也在不断跟进。”甘传杰说,除了在果园加装“黄蓝板”防治害虫外,像无人机打药、无人机辅助授粉等节约群众开支的技术也不断被引入,使包含归侨在内的职工生产技术与时代同频,不至于掉队。

为了让全农场职工共同享受品牌化的红利,农场还从职工手中收购检测达标的桂味荔枝,既解决了家家户户需面对山外中间收购商的议价之困,又保障了农户的经济收益。

“今年是丰收之年,上市初期每斤的销售价是16元。”陆屋镇党委书记程明说,为了帮助全场职工的荔枝卖得掉、售价高,该农场党组织还专门向上级申请,筹备了1000多万元资金,建成了集销售、冷链、初加工为一体的冷链物流中心,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内置两座500立方米的冷库及一套烘干系统。

程明介绍:“有了订单和先进的冷藏技术,我们每天能确保五六万斤桂味荔枝在最佳状态下送达消费者手中。”他表示,随着产业链的完善,农场已将“新光桂味”的产业链延伸至烘干加工环节,这样即使在荔枝集中上市的季节,也能保障包括归侨在内的种植户获得稳定收益,避免因市场波动导致的“价低伤农”问题。

(编辑:农丰)

登录评论 我要评论
关于我们
三农头条
天下三农尽在手中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全力打造三农领域新闻资讯互动平台
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ongtv
微信认证: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农视网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国三农发布
抖音号:3nongtv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
快手ID:1624436642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
微信认证:中国三农发布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