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不能总用孩子的血泪来“补漏”

来源: 农视网 2025-07-10 11:06:35

图片

三农快评

7月8日,甘肃天水幼儿血铅异常事件,官方给出了调查结果:食品非法添加物为彩绘颜料;两份留样的食物铅含量超标2000多倍;园内查获剩余的含铅颜料;包括园长在内的8人以涉嫌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罪被依法刑事拘留。

回溯这起事件,每一个环节都像是一把锋利的刀刃,刺痛着我们的心。倘若各项安全制度、监督措施能够严格落实,这样的悲剧本可以避免。《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等一系列制度,对幼儿园食品安全的各个环节都有明确要求,涵盖了从食材采购源头把控,到食品加工过程的规范操作,再到食品留样以便事后追溯等多个方面。然而,在这起事件中,这些制度却形同虚设。采购环节,未对食品原料来源严格审核,致使不可食用的含铅颜料流入后厨;加工环节,后厨人员竟无视颜料 “不可食用”标识,肆意将其用于食品制作;留样检测环节,尽管两份留样食品铅含量严重超标,却始终未被发现问题,留样检测完全没有发挥应有的安全防线作用。很痛心!但凡一道防线发挥作用,孩子们也不会遭此大劫。

幼儿园食品安全之所以牵动人心,不仅因为幼儿是社会的未来,更因为他们是最脆弱、最需要保护的群体。与成人相比,儿童对有毒物质的耐受性更低,而且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幼儿园作为孩子们除家庭外最重要的生活场所,其食品安全理应受到最高级别的保障。然而现实中,一些幼儿园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往往在食品安全上偷工减料;再加上部分监管人员的失职,使幼儿园食品安全事故不断出现。

这起事件再次警示我们:在利益面前,道德的约束往往脆弱不堪。痛定思痛,我们必须从制度层面筑起幼儿园食品安全的铜墙铁壁。比如,强化幼儿园厨房“明厨亮灶”工程,实现食品加工全过程可视化,让家长能适时对幼儿园的厨房进行监督;加大对幼儿园的飞行检查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对食品安全问题实行“一票否决”;还有建立家长监督委员会机制,赋予家长对幼儿园食品的监督权和知情权等,将制度约束、技术监管和公众监督有机结合,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保护网。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可复制的生命奇迹,他们的健康权必须得到最高级别的保障。

登录评论 我要评论
关于我们
三农头条
天下三农尽在手中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全力打造三农领域新闻资讯互动平台
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ongtv
微信认证: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农视网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国三农发布
抖音号:3nongtv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
快手ID:1624436642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
微信认证:中国三农发布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