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会宁融媒 2025-07-15 09:46:07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会宁县在祖厉河两岸打造生态廊道,推动生态修复、打造生态产业、发展生态旅游,通过十多年的综合治理,让昔日的“苦水河”蜕变为引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幸福河”。
烈日下的黄河流域会宁县祖厉河生态长廊建设项目河西坡——六十铺段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工地上,机械的轰鸣声和工具的敲击声交织,这里承载着构建“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生态廊道的使命。走进施工现场,可见河道开挖、破石、格宾石笼铺筑等各项施工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
黄河流域会宁县祖厉河生态长廊建设项目河西坡——六十铺段生态综合治理工程现场负责人 卢乾亭:本工程治理段起点于河西坡村,终点为六十里铺,治理河道总长3.0km。于2024年12月中旬开工,截至2025年6月底,该项目已完成河道治理2.05km,目前正在进行格宾石笼装填铺设工作。按计划8月底完成生态步道和生态隔离带等工程。
黄河流域会宁县祖厉河生态长廊建设项目河西坡一六十铺段生态综合治理工程现场监理 常建强:作为监理人,质量和生态保护是重中之重。在质量把控方面,我们严格督促每一道施工工序,从基础的河道清理,护岸建设的稳固性到格宾石笼的装填、码放、绑扎等,都要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在生态防护上,我们要求施工单位尽可能减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像在建生态护岸时,采用的材料和工艺都要利于生物生长。同时,在进度方面及安全方面,严格把控和要求,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0%,确保在合同期内完工。
治理前,祖厉河就是个“滩”,基本不能称之为一个完整的河道,会宁的老百姓曾如此描述这条河的旧貌。治理祖厉河、改善水环境、修复大生态是祖厉河沿岸居民多年来的热切期盼,也成为会宁县布局城市建设的突破口。
2012年6月,祖厉河河道治理一期工程正式启动实施,2021年底,祖厉河正式列入全国第二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18个试点流域之一。会宁县抢抓机遇,按照“以绿治城、以水定城、红色引领”的思路,实现了从河道整治拓展到全流域治理、从一河治理到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升级。
会宁县水务局工程师 王权:2012年,会宁县全面启动祖厉河综合治理工程。目前,完成祖厉河城区段一期、二期、三期,康家河至张湾段、厉河古城段、北二十铺湿地生态恢复治理工程,已完成河道治理27.24公里。继续推进城区段三期、南城段、柴门小学至河西坡段、河西坡至六十铺段、六十铺至甘沟段、河畔至清凉山段、清凉山至下河口段综合治理工程,已完成河道治理14.1公里,正在治理河道20.39公里。
仲夏时节,走在祖厉河沿岸,清风拂面,碧波荡漾,让人感到心旷神怡。家住柴家门镇童家湾村的李海霞,从小在祖厉河畔长大,如今看到这条从家门口蜿蜒而过的母亲河变了模样,她发出阵阵感叹。
会宁县柴家门镇童家湾村村民 李海霞:祖厉河自从建设开始,栽上树,绿化以后,我们感觉到空气也清新,旅游的人也多了,晚上出去散步也很舒服。
以水为脉,汉唐街的兴起诠释了“生态+文化”的融合之道。漫步青石板路,“九馆一中心”唐风建筑群与祖厉碧水相映成趣。这条按“汉时街市、唐时里坊”布局的商业街,吸引了多家电商入驻,会宁特产由此走向全国。
会宁陇禾轩电子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工作人员 胡涵相:我们公司坐落于汉唐街,这里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水电等配套设施齐全。近几年,汉唐街人流量也不断增加,消费者已经形成了一种购买会宁特产到汉唐街的共识,借此利好条件,我们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积极推广销售本地农特产品。目前来说淡季日均订单量在200单左右,旺季可达800单以上。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按照“生态立县、绿色发展”要求,会宁县抢抓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大好机遇,坚持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湿则湿原则,通过整山、整沟、整梁、整坡、整区域规划,全面推进多种综合治理模式,努力实现祖厉河全流域综合治理。今后,会宁县将继续打造集“水清、岸绿、河畅、景美、人和”为一体的优良生态环境,在大幅提升河道行洪能力、提升区域水养能力的同时,让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发展底色绿意更浓,奋力谱写全面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会宁篇章。
会宁县水利建设工作站职工 王有为:治理一条河,带动一座城。十几年前的祖厉河,是“臭水沟”“苦水河”,现在水清、岸洁、景美,真正成了造福会宁人民的幸福河。会宁县在综合治理中实现了从河道整治到全流域治理的升级,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530.21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达到66.74%,林草覆盖率达到37.5%,水保防护体系综合拦蓄效率和拦泥效率分别达到39%和46%。近十年,祖厉河年平均输沙量从4539万吨减少到1261万吨。
【记者感言】乡村是生态涵养的主体区,良好生态是乡村振兴的支撑点。从“苦水河”到“幸福河”,祖厉河的治理不仅筑起了防洪屏障,更串起了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绿色链条。从格宾石笼护岸的工地到汉唐街喧嚣的夜市,从农家乐升腾的炊烟到步道上跃动的身影,祖厉河的重生印证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这条曾经伤痕累累的河流,如今以生态为笔、以民心为墨,正在黄土高原上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篇章。
(会宁融媒记者 牛丽娜)
我国加快构建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 有力支撑打赢防汛抗旱硬仗
奖学金、助学金!14种资助政策,上大学必看→
【寻找宝藏的主角】稀土:从天造地设到无限梦想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学习读本》5种民族文字版出版发行
新华社快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知识产权局介绍“十四五”时期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新进展新成效
中马互免签证协定正式生效!中国护照“含金量”不断上升
今明两天北京天气晴晒高温返场 周末将迎雷雨天气
在建17年 最终遭“断粮” 特朗普宣布终止加州高铁的联邦资助
职场人,如何走出被AI取代的恐惧
学手艺的“培训生”“学徒工”不是“正式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