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农民日报客户端 2025-07-16 00:11:02
近年来,甘肃省围绕“建机制、创模式、拓市场、畅循环”总目标,注重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建立健全粪肥还田长效运行机制,探索出了种养对接、利益联结、全程追溯等三大长效运行机制,持续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
甘肃省积极推动种养对接,打通循环堵点。全省各试点县区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积极组织养殖、种植和服务主体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健全长期稳定的种养对接合作机制。金昌市金川区组织服务主体通过与规模养殖场签订粪肥收集供应协议,分片区划定服务组织粪肥还田服务区域及面积任务,签订粪肥还田社会化服务协议,与种植主体签订粪肥还田施用合同等方式,构建了种养结合机制,实现了需求互补、协同推进。
为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多方共赢,甘肃各地通过引导服务主体与种养主体开展多方定价,通过签订长期合同等方式建立紧密衔接、互利共赢的粪肥还田服务运行模式,构建“政府补一点、养殖主体出一点、种植主体掏一点、服务主体赚一点”的利益联结机制。武威市凉州区发挥种植需求驱动导向作用,种植驱动、养殖联动,以有机肥企业、沼气工程和社会化服务组织为纽带,形成了“市场+补贴”的运行机制,一是沼液转运服务机制,亩施3吨,服务对象付费20-30元/亩,项目补贴63元/亩;二是有机肥企业腐熟羊粪还田,亩施1吨,服务对象付费80元/亩,项目补贴120元/亩;三是社会化服务组织腐熟牛粪、猪粪、鸡粪还田,亩施1吨,服务对象付费20-30元/亩,项目补贴90元/亩。
着眼严控粪肥质量关,甘肃通过建立完善粪肥收集、粪肥处理、粪肥还田“三本台账”,定量化管理粪肥来源、收集处理方式、应用作物等信息,实现粪肥来源清楚、去向有据可查,监管不留死角,建立健全了粪肥还田全程追溯机制。平凉市庄浪县聚焦粪肥来源、收集处理、质量管控和粪肥施用等关键环节,建立了“主管部门+服务组织+养殖场+种植户”多方协同监管机制,粪肥腐熟施用前,技术人员深入服务主体蹲点指导,严把粪肥来源关,抽样检测质量合格后准许转运至项目地块。同时,甘肃制定了统一的粪肥收集处理台账、粪肥施用台账,督促服务主体翔实记录堆肥质量、还田数量、作业面积等全过程信息,实现了粪肥还田全程追溯。
甘肃省耕地质量建设保护总站有关负责同志介绍,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4年来,甘肃已完成核心试点面积460万亩以上,带动了粪肥整县还田应用,促进全省有机肥年施用面积达到3400万亩左右。通过项目施用以畜禽粪便为主要原料的有机肥,平衡作物养分,提升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促进了特色产业的发展,助力打造更多“甘味”特色农产品,而且变“污”为肥,改善了项目区粪污乱堆乱放现象,防止了新的农业面源污染形成,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有力助推了全省和美乡村建设,厚植了农业绿色发展的底色。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鲁明
西吴壁遗址2022—2024年仰韶文化遗存发掘资料公布
第35届香港书展开幕 “饮食文化·未来生活”主题引领阅读潮流
多地最高地表温度超70℃,热到烫脚!夏季空调开几度更健康?
它是“平价”滋补品!让你血脂、血压都受益,这样吃还对血糖有好处
总量增长、质量提升、变量可控 从数据透视拓展外贸增长新空间“底气”
抗战英雄浩气长存丨狼牙山五壮士·悬崖之上的纵身一跃
亚洲杯中国女篮两连胜 宫鲁鸣:内线“双塔”实力尚未完全展现
好city|网友盼提升“家门口”幸福感 广西梧州:努力提升城市宜居水平
文旅市场“热”力全开成为带动消费重要引擎 “文旅+”释放强劲动能
“15分钟纳凉圈”、爱心驿站、错峰作业 各地多举措为户外工作者送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