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近10年来“最短”三伏天 这些知识你知道吗?

来源: 央视网 2025-07-20 09:25:34

央视网消息:“蝉从初伏噪,客向晚凉吟。”从7月20日起,今年为期30天的“三伏”大幕就将正式开启。这也是近10年来的“最短”三伏天。那么,究竟什么是“三伏”?“三伏天”是怎么划分的?为何有的年份30天,有时却是40天呢?

什么是“三伏”?

所谓“三伏”,指的是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是用我国古代历法的“干支纪日法”推算出来的。初伏,是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中伏,是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末伏是立秋之后的第一个庚日。

今年的“三伏”从7月20日开始,到8月18日结束,7月20日至29日为初伏,7月30日至8月8日为中伏,8月9日至18日为末伏,“三伏”长度为30天。而2015年至2024年,连续10年的“三伏”都是40天。为什么前十年“三伏”是40天,今年却变成30天了呢?其实,这与“三伏天”的划分方式有关。

“三伏”天数怎么算?

专家介绍,天干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组成,共10个循环使用,庚日的循环周期为10天。每年初伏、末伏时长都是10天,但中伏的时长并不固定,如果夏至与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中伏就是10天,“三伏”就有30天;有5个庚日,那么中伏就有20天,“三伏”就变成40天了。

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高级工程师 王美丽:根据统计,1951—2050年100年间,40天的“三伏”有71年,30天的有29年。2015—2024年,“三伏天”是40天,但15年之前的几年,“三伏天”时长是30、40天交替。这主要与庚日的循环周期和每年夏至、立秋的对应关系有关。从气象的角度说,“三伏天”是30天或40天,与高温的长短并没有必然联系,主要还是与当年的天气形势有关。

“三伏天”会更热吗?

“三伏”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湿度最大的时段。“三伏”之热,民间称为“溽热”,即闷热、潮湿,就像在蒸笼和烤箱里一样。

王美丽:俗话说“热在三伏”,从气象上来说也是成立的。,“三伏天”一般在7月中旬到8月中下旬这一段,包含了小暑、大暑、立秋等节气。就全国平均气温而言,二十四节气中,大暑气温最高,然后是小暑、立秋,“三伏天”可以说包含了一年中最热的几个节气。

登录评论 我要评论
关于我们
三农头条
天下三农尽在手中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全力打造三农领域新闻资讯互动平台
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ongtv
微信认证: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农视网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国三农发布
抖音号:3nongtv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
快手ID:1624436642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
微信认证:中国三农发布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