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薯种蹚出富民强市产业路 ——定西市马铃薯全产业链升级路径探析

来源: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2025-07-25 17:06:03

定西,享有“中国马铃薯之乡”“中国薯都”的美誉,拥有200多年马铃薯种植历史。2025年中国·定西马铃薯大会提供的数据显示,曾经的“救命薯”已发展为产值253.54亿元的“致富薯”,书写了产业振兴的传奇。

薯种革命:从“土疙瘩”到“金芯片”

在定西马铃薯研究所组培室,培养皿中的脱毒苗生机盎然。这些幼苗是产业升级的“基因芯片”。作为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分中心甘肃工作站,该所年产脱毒试管苗6000万株、原原种1.2亿粒,已培育出20余个获授权的优良品种。“这些种薯覆盖国内14个省区41个市县(旗),还远销埃及、沙特等8国,年出口量占总产量的10%。”定西马铃薯研究所负责人李进福介绍。

定西市坚持“优势品种脱毒快繁、新品种引进试验、当地品种提纯复壮”相结合,构建起“温室产原原种、基地扩原种、大田产一级种”的马铃薯梯级繁育体系。目前已完成53个优质种质资源筛选,保存资源7800余份,累计选育登记品种12个。全市培育种薯企业38家,原原种年产能18亿粒(占全国总量的30%),脱毒种薯年产量超220万吨,产品畅销国内10多个省区,并出口沙特、土耳其、埃及等国。

通过“组培育苗—原原种生产—原种扩繁”三级体系,2025年定西市建成14.95万亩原种基地和132.83万亩一级种基地后,已生产原原种6.96亿粒。“过去凭经验选种,纯度仅80%;现在科学育种,纯度达98%,亩均增产1000公斤。”安定区马铃薯种植大户王建军的对比数据印证了良种的价值。

产业跃升:从单点突破到全链协同

在安定区万亩示范基地内,青岛援建的智能喷灌系统高效运作,马铃薯花开遍野。1.14万亩“引水上山”工程使旱地亩产从1500公斤跃升至4250公斤。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模式,安定区形成了85万亩标准化种植网。

为保障农户收益,甘肃蓝天马铃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与307个合作社签订种植协议,推行订单农业。通过统一供种、代耕代收、土地流转等方式,建立了15万亩高淀粉加工型基地,带动了10万余户农户户均增收8300元。这一模式既保障了企业原料供应,又增强了农户抗风险能力。作为国家级龙头企业,其创新的“蓝天模式”以金融为纽带,串联上下游268家经营主体,2023年产值达15.3亿元,构建起产业生态圈。

定西市推广“企业建基地”“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打造“梯田+马铃薯”产业带。2025年,全市建成16个万亩以上、160个千亩以上绿色标准化基地,带动种植面积达291.87万亩(标准化种植250万亩),通过订单生产建立加工原料基地33.43万亩。

同时,定西市已形成淀粉、宽粉、休闲食品三大加工集群。28家精深加工企业年加工量96万吨,产值超50亿元。培育宽粉加工主体128家,产能超23万吨,2024年生产“定西宽粉”19万吨,销售额突破39亿元,出口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

支撑全产业链的是90万吨级仓储体系——8.8万座窖库实现错峰销售,配合覆盖300个城市的销售网络与2200家电商店铺,2024年定西马铃薯全产业链销售额突破86亿元。

富民效应:从生存保障到小康引擎

“从前种马铃薯只为饱腹,如今靠种马铃薯盖楼买车。”安定区香泉镇副镇长孙小龙说,种植脱毒种薯平均亩产2000公斤,订单溢价每公斤0.6元,加上在合作社务工,农户年收入超5万元,马铃薯产业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逐年提升。

产业升级催生新业态。定西宽粉集团整合128家加工主体,“定西宽粉工匠”获评省级劳务品牌,创造就业岗位万余个。“95后”主播马涛在临洮电商园创下了单场直播销售额破百万元的纪录。

通过“企业+高标准农田+规模经营”模式,2025年定西市将建成33个万亩级标准化基地。重组后的甘肃省马铃薯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正推动产品体系向变性淀粉、休闲食品等高端领域延伸。定西市组建定西宽粉产业研究院和学院,新开发产品10多个,形成预包装方便粉、鲜食粉等多形态多口味产品矩阵,满足多元消费需求。

马铃薯从黄土高原田间,走向全国居民餐桌与国际市场。安定区已初步构建起育、繁、种、加、销于一体化的全产业链。马铃薯成为贯通一二三产业、辐射千家万户、带动增收、引领县域经济发展的大产业。定西马铃薯实现了从组培研发到国际市场、从田间生产到全球消费的跨越式发展。

从1996年“洋芋工程”起步,到今日“中国薯都”崛起,定西市用近30年完成了从生存保障到全链增值的产业革命。这颗承载乡村振兴希望的“金豆子”,正通过品种迭代、链条延伸、品牌增值,持续释放富民兴陇的“薯光效应”。

定西市委书记汪尚学在2025年中国·定西马铃薯大会上表示,马铃薯扎根定西200年,已全方位融入定西人民的生产生活,成为最鲜明的标签。定西将按照体系化良繁、标准化种植、精深化加工、多元化储藏、高端化研发、品牌化营销的思路,持续加大创新力度,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力争到2030年,全市马铃薯标准化种植面积达270万亩、总产量600万吨、原原种产能25亿粒、年产脱毒种薯300万吨、全产业链产值500亿元。(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俞树红)

登录评论 我要评论
关于我们
三农头条
天下三农尽在手中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全力打造三农领域新闻资讯互动平台
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ongtv
微信认证: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农视网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国三农发布
抖音号:3nongtv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
快手ID:1624436642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
微信认证:中国三农发布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