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农视网 2025-08-08 09:50:07
三农快评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以党内法规形式为基层减负立规矩、划红线。这一文件的出台,既是党中央持续深化作风建设、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有力举措,更是当前深入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重要实践。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困扰基层工作,束缚基层干部手脚,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这一问题,持续发力整治,此次以党内法规形式制定出台为基层减负的制度规范,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为基层减负划出红线。
《规定》的针对性很强,瞄准了基层工作中的诸多痛点、难点问题。在解决“文山”方面,提出严控文件数量,实行计划管理、总量管控和发文立项制度,年度实际发文数量只减不增;要求提升文件质量,坚持 “短实新” 文风,地方和部门文件一般不超5000字。在解决“会海”方面,严格控制会议数量,实行计划管理;控制规模规格,不搞层层陪会;落实开短会、讲短话要求,主要负责同志讲话或者会议主报告不超1小时。对上级精神,不刻意搞开会传达不过夜。这些规定切中了 “文山会海” 的要害,让基层干部从无尽的文件和会议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抓落实、干实事。
督查检查考核曾让基层应接不暇。《规定》严格计划和备案管理,未经报备不得开展;改进方式方法,避免过度留痕、频繁排名等不合理做法;严控对基层督查检查考核总量,防止多头重复、集中扎堆。借调干部现象也削弱了基层工作力量,新规明确上级机关、单位原则上不得从县及以下单位借调干部,严控向市及以上单位借调干部的数量和时间,保障基层工作的正常运转。
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原本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但在实际运行中却出现了“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等诸多问题。《规定》提出清理整合面向基层的政务应用程序,中央和国家机关部门原则上最多运行1个面向基层的政务应用程序;杜绝强制推广、考核用户安装使用率等不合理要求,让政务应用程序真正服务于基层工作。
基层权责不明晰,是导致基层负担过重的重要原因之一。《规定》提出建立健全职责清单,明确基层职责,避免责任转嫁;省级党委和政府统一规定村(社区)挂牌数量、名称和式样,余外不得增加;不简单以信访数量多少评价基层信访工作。这一系列举措有助于厘清基层的权力和责任边界,让基层干部在工作中有章可循,避免陷入权责不清的困境。创建示范和达标活动过多过滥,也加重了基层负担,《规定》精简种类数量,不在基层开展达标活动,让基层能够集中精力做好本职工作。
《规定》既有针对性,其中对文件字数、会议次数、开会天数等的定量规定,压缩了模糊空间,又有很强的实操性,方便贯彻落实、方便监督检查。随着这一规定的深入贯彻落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顽疾将得到有效整治,基层干部将能够轻装上阵,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