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农视网 2025-08-13 15:23:38
三农快评
今天(8月12日)是世界大象日,今年的主题是“象往家园,中国守护”。四年前云南一群大象的北上南归,让人见识到了这群庞然大物的憨态调皮,可以说人象共处、自然和谐。然而,实现这种和谐并不容易。这温暖世界的画面背后,还有一批野象观察员的默默守护——守护大象不被伤害,守护村民人身安全。
今天,中国三农发布《三农深镜头》以“‘象’往的生活”为题,记录了西双版纳一群野象观察员的工作日常。刚开始,他们就遇到了被两群大象夹击的危险,所幸撤离及时,有惊无险。
这种被大象攻击的危险,在他们的工作中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一位观察员在一条岔路口偶遇一头成年亚洲象,被追着跑了两三百米,最近的时候大象离他只有50米。当野生大象认为自己可能遭受攻击时,附近人员的处境就非常危险。而野象观察员主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实时观察野生大象动向,及时提醒人们躲避,减少人象冲突的发生。
在2021年那次群象北上南归的过程中,监测小分队紧紧跟着象群足迹,转场多个州市,行进1200余公里,无人机连续飞行2200余公里,紧急疏散群众370余次,这才保证了没有发生大的人象冲突。人象和谐的场景,是他们用艰辛和危险换来的。
相比出现突发情况的紧张和担心,日复一日的坚守更显艰辛。西双版纳大部分时间气候湿热,在齐腰深的草丛中巡逻,蚊虫甚至蚂蟥叮咬是家常便饭。为了实时监控象群动向,他们常常需要连续几天驻守野外。这种辛苦,有时候想想就让人觉得崩溃。
而随着国家对亚洲象保护投入力度加大,监测手段也有了很大进步,他们的监测工作比以前方便了很多。目前在西双版纳,600台红外相机、177套智能广播、21个摄像头织起了技术监测的周密网络,亚洲象出现1分钟内就能发布预警。野生动物肇事补偿标准也在逐年提高,现在的玉米补偿每亩已经能达到1000多元。这种补偿也有效减少了农民因为保护庄稼而发生的人象冲突。云南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由上世纪80年代的180头增长到现在的300多头,这是对世界的贡献、对人类的贡献。
在世界大象日的镜头里,我们看到的是小象在泥潭里打滚的憨态,看到的是象群穿越雨林的壮观,但也请记得,这些画面的背后,有一群人正背着沉重的设备,在湿热的丛林里默默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