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农视网 2025-08-19 10:10:44
2025年第33周(2025年8月8日至8月14日),浙农中心鱿鱼整体保持稳定格局,但各品类鱿鱼价格趋势存在差异。
第33周,浙农中心东南太平洋鱿鱼的平均结算价约为18,286元/吨,整体呈下跌趋势。具体来看,大头、颈分别大幅下跌1468元/吨、1680元/吨,小原条、大原条、片子等主要产品出现100-500元/吨的下跌。与此同时,尾鳍的价格大幅上涨1270元/吨,小小条、特小原条的价格也小幅上扬。
第33周的成交量明显缩减,共2722吨,较前一周环比减少51%。特小原条(726吨)与小原条(926吨)为主要交易品种,合计占总成交量的61%。
综合报价方面,特小原条、中原条、大原条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调。
产量情况
秘鲁方面:近日,生产部(PRODUCE)宣布,将于8月25日恢复巨型鱿鱼(Dosidicus gigas)捕捞作业,配额暂定为5万吨。本次重启基于“巨型鱿鱼行动III”调查成果,大部分参与调查的渔船已返港并带回大量样本,预计未来几日最后一批渔船也将从南部海域返回,秘鲁海洋研究所(IMARPE)将在数据处理完成后公布最终资源评估,并以此确定最终额外配额。尽管初期配额有限,但这一举措释放了积极的供给信号。
公海方面:近期多艘远洋渔船已转移至线外30海里作业,产量良好。统计显示,从2024年11月至今,单船平均捕捞量约为1200吨。
全国部分市场主体价格情况
第33周,威海国际海洋商品交易中心的秘鲁赤道鱿鱼价格保持小幅下跌趋势。
第33周,浙农中心西南大西洋鱿鱼(线外)平均结算价约为35,177元/吨,共成交218吨。各规格产品的价格与前一周一致。
从综合报价来看,200-300g规格的产品报价上调500元/吨,其他规格则保持稳定。因受季节性餐饮消费带动,小规格订单量快速增加,市场形成有力支撑。
产量情况
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方面: 由于监测到的生物量较低,该区域的冬季Loligo鱿鱼捕捞在开捕12天后就暂停了48小时。尽管在重启捕捞后渔获量出现反弹,但受恶劣天气影响,渔业部再度宣布暂停72小时,并强调若生物量低于保护阈值,将立即关闭本季捕捞。
公海捕捞方面:我国在西南大西洋公海海域的自主休渔已于7月1日开始。
其他市场主体价格情况
第33周,威海国际海洋商品交易中心的阿根廷鱿鱼价格保持小幅上涨。
第33周,浙农中心无西北太平洋鱿鱼交易。
从综合报价来看,各规格产品的报价与前一周持平。
第33周,浙农中心无印度洋鱿鱼交易。
从综合报价来看,印度洋鱿鱼各规格产品报价维持前一周水平。
从进关数据来看,第33周,舟山口岸远洋自捕鱿鱼进关量环比小幅增加。
市场观察员点评:综合来看,在供需关系影响下,鱿鱼市场价格走势延续区域分化格局:东南太平洋的自捕远洋鱿鱼产量增加,秘鲁线内恢复捕捞,同时国内正值消费淡季,需求疲软,导致价格明显走弱;西南大西洋鱿鱼则凭借季节性餐饮消费的需求支撑,特别是小规格产品交易增加,价格稳中有涨。短期内,市场预计延续“东南太平洋偏弱、西南大西洋偏强”的格局,中长期走势则仍需密切关注全球资源端的结构性变化与国内消费端的动态调整。
来源|浙江舟山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心
本文采用的价格数据来源于浙江舟山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心或公开渠道采集,仅代表在单一市场上不同规格品质的成交价。因商品的品质、产地等不同,价格会有所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