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骗局“上网”,爱心防线“联网”

来源: 农视网 2025-08-20 14:02:31

图片

三农快评

遇上这样的事你能识破吗?一公司打着“医养结合”的旗号,让你出1万元买一张消费卡,公司给你充值到1.2万元,这1.2万元你可以在公司关联的多家医院看病消费。花不完的钱,两年期满后按20%利息返还。不到10年时间,有5000余人上当,涉及资金12亿元。近日,公安部公布了5起养老服务领域非法集资犯罪典型案例,其中就有这起发生在辽宁的案件。

这5起案件,超80%受害者为60岁以上老年人,不仅给他们带来巨大经济损失,让他们承受巨大精神打击,还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这些非法集资案大都是结合线上支付和网络欺诈等技术手段,利用老年人对安稳养老和高额获利的双重期待设下陷阱。对于很多老人而言,由于触网迟、网络知识缺乏,对此类骗术辨识度不高。而骗子采取线上和线下结合、养老和获利结合,有的还加上亲情关怀,一套组合拳让老人很容易迷失,坠入骗子的圈套。

针对养老服务诈骗,国家近几年也出台了针对性的措施。2022年4月,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三个月破获案件7880余起,为人民群众挽回经济损失84亿余元。2024年5月,民政部等七部门出台意见,明确将养老机构的预收费资金纳入监管范围。

在构建法律屏障的同时,我们更要看到制度之外的人文温度。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工作人员曾表示,涉老年人诈骗案件中,很多被骗的是独居老人,他们与社会接触较少,孤独感更强,渴望关心关爱,更容易被当作诈骗对象。当法律利剑斩断诈骗黑手时,亲情的纽带恰恰是守护老人“钱袋子”的最后一道防线。那些独居老人面对精心设计的“高息返利”骗局时,往往缺的不是信息获取渠道,而是子女在身边及时的一句提醒,是日常对话中子女对父母消费行为的关切观察。

亲情陪护不仅是情感需求,更是防骗的“软实力”。能挤出时间就多回趟家,挤不出回家的时间就多跟父母打电话聊聊天,让他们有事愿意跟你讲、有问题愿意跟你问,既可以满足他们对儿女的思念,也可以及时发现一些被骗的苗头。可能的话,主动向父母普及一些常见的诈骗手法,特别是“高息返利”“预付卡陷阱”等。通过家庭、社会共同努力,让老年人远离诈骗陷阱,安享幸福晚年。

登录评论 我要评论
关于我们
三农头条
天下三农尽在手中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全力打造三农领域新闻资讯互动平台
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ongtv
微信认证: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农视网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国三农发布
抖音号:3nongtv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
快手ID:1624436642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
微信认证:中国三农发布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