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农视网 2025-08-26 13:27:19
金秋时节,硕果盈枝。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黄土镇的 2.5万亩猕猴桃种植园里,一派繁忙丰收景象。饱满的果实缀满藤蔓,空气中弥漫着沁人果香。近年来,黄土镇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禀赋,坚持党建引领、科技赋能、品牌驱动、三产融合,将一颗颗猕猴桃打造成带动农民增收、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黄金产业”,生动诠释了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的实践路径,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可资借鉴的“黄土样本”。
绿水青山生“金果”,生态优先筑牢产业根基
黄土镇气候温润、土壤肥沃、光照充足,为优质红心猕 猴桃的生长提供了绝佳环境。当地党委政府深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贯穿产业发展始终。果农们普遍采用绿色生态种植模式,严格管控农药化肥使用,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等先进技术,确保从田间到舌尖的安全与品质。这里的红心猕猴桃,以其果肉饱满、香甜可口、富含维生素 C 和多种营养元素的特质,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生态种植不仅保障了产品质量,更守住了可持续发展的根基,为产业长远发展注入了绿色动能。
党建引领聚合力,科技赋能提升产业质效
产业发展,关键在党,核心在人。黄土镇坚持党建引领,专门成立红心猕猴桃产业党支部,创新设立“猕猴桃产业人才驿站”,构建起坚强的组织堡垒。通过实施“联珠计划”,紧密对接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西南科技大学、绵阳城市学院等科研院所,柔性引进和本土培养猕猴桃种、产、销专业人才 24 名,打造了一支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积极引进推广水肥一体化、物联网监测等现代农业技术,推动猕猴桃种植实现了标准化、规模化、绿色化转型,显著提升了产业的科技含量和核心竞争力。目前,全镇存量猕猴桃种植2.5万亩,盛果期2万余亩,全镇产量预计共3万吨,预计总产值突破 3亿元。
品牌塑造拓市场,融合创新延伸价值链条
品牌是产业发展的灵魂。黄土镇政府积极引导经营主体树立品牌意识,精心打造区域公共品牌与特色产品品牌。通过举办猕猴桃文化旅游节、电商营销节等系列活动,线上线下协同发力,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如今,黄土镇的猕猴桃不仅畅销国内各大城市,更远销香港、泰国等海外市场,成为一张亮丽的“地方名片”。在销售端,黄土镇积极探索“线上+线下”融合模式:线下组织专业合作社与大型批发商签订协议,稳定大宗渠道;线上大力发展农村电商,鼓励农户直播带货,建立安州红阳猕猴桃电商聚落,聚合电商直播点位超过17个。同时,该镇充分发挥统一战线联系广泛、智力密集的优势,联合新联会、新农人和“金黄土”商会等力量,大力发展猕猴桃精深加工产业,成功开发出果酒、果脯、果汁等高附加值产品,显著延长了产业链条,提升了产业效益。
三产融合添动能,激发乡村发展新活力
黄土镇的振兴实践,超越了单一农业生产的局限,正朝着农文旅深度融合的方向迈进。依托蓬勃发展的猕猴桃产业,当地精心打造了一批集生态采摘、农事体验、休闲观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景点,成功将“果园”变“公园”、“农房”变 “客房”、“产品”变“礼品”。这种深度融合的模式,不仅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更丰富了乡村业态,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餐饮、住宿等关联产业蓬勃发展,实现了“接二连三”的融合发展,有效激活了乡村内生动力,使绿水青山真正转化成为百姓的“幸福靠山”。
一颗颗小小的猕猴桃,承载着黄土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见证了乡村发展的深刻变革。黄土镇的生动实践深刻表明,立足资源禀赋,做强特色产业,推动科技创新、品牌建设和三产融合,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未来,黄土镇将继续深化特色产业发展,持续提升品质效益,在希望的田野上,奋力书写更加精彩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总策划:马军
制片人:雷建功
组稿中心主任:冯作勋
主编:王秋凤
剪辑:翟璐璐
制片主任:徐丹
统筹:金娜
稿源单位:《中国区域发展联播》西南组稿中心 陈小红 高健 龙强 封泽超
鸣谢:四川省安州区黄土镇人民政府 何鑫
安州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