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农视网 2025-09-05 15:16:29
三农快评
结个婚掏空家底!当婚姻被明码标价,本应是个人人生喜事的婚礼,却成了整个家庭的沉重负担。在一些农村地区,家庭收入本就有限,积累微薄,不算其他结婚花销,仅彩礼一项就如同一座大山,压得许多家庭喘不过气来,让原本喜庆的婚姻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
近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就部分省份整治农村高额彩礼问题召开经验交流会,提出要聚焦重点任务和重点地区,坚决打好农村高额彩礼整治攻坚战、持久战。这是从国家层面下决心、下力气系统性治理这一顽疾。此次会议传递出的信息清晰明确:整治高额彩礼绝非一时之举,而是一项需要常抓不懈、综合施策的重要民生工程和治理课题。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传统差异巨大。同时,高额彩礼涉及的现实因素和社会心理十分复杂,这就要求在落实治理工作中,必须要因地制宜。比如,各地结合自身情况,依法依规出台一些规范和激励措施,让农村家庭切身感受到移风易俗带来的实惠好处。农村是熟人社会,婚丧嫁娶关乎家庭的门面。大多数家庭往往会以当地平均水平作为参考标准,但是也有人为了面子,会选择高于标准的彩礼,最终因为互相攀比的心态,无形中抬高彩礼。2024年,宁夏就明确了农村彩礼的指导参考标准:重点区域农村彩礼一般不超过2023年当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倍,非重点区域一般不超过2023年当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倍,同时赋予各地结合实际确定彩礼、礼金、婚宴标准的自治权。经过治理,当地平均彩礼金额较治理前下降约36%。
高额彩礼是发展问题的缩影,建立治本的长效机制依赖的是乡村的全面振兴。会议提出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提高乡村宜居宜业水平。同时,要有针对性给予帮扶和指导,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水平,提高婚恋成功率。长久以来,农村资源的相对匮乏滋生了部分女方家庭对彩礼的功利算计,以及女性出嫁后对农村社会保障不完善的焦虑、个人未来发展的担忧,这些导致高额彩礼的因素无一不指向了经济发展。要想斩断高额彩礼的根,唯有不断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就业环境,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才能从源头上削弱高额彩礼存在的现实基础。
目前,随着各地移风易俗的推进,农村陈规陋习蔓延势头得到遏制。从全国150个村级移风易俗跟踪观察点看,与2022年前相比,平均彩礼数额15万元以上的村由32%下降至15%,红白喜事平均宴请桌数由25桌降低至14 桌。
整治农村高额彩礼是一场针对陋习的攻坚战,更是一场伴随乡村全面振兴的持久战。只有久久为功地推进系统治理,才能真正减轻农民负担,最终让婚姻回归爱的本质,让彩礼回归礼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