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山西经济日报 2025-09-09 14:58:57
日前,记者在寿阳县温家庄乡山底铺村看到,清澈的溪流绕村而过,河两岸绿树点缀、花卉摇曳,整洁干净的街道旁,白墙灰瓦的民居错落有致,村民们三三两两坐在村中心公园的休闲长廊下唠家常,孩子们在广场上奔跑嬉戏。这幅乡村美景,正是山底铺村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路径,全面推进乡村治理和产业振兴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寿阳县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立足县情、深耕乡土,走出一条全域提升的乡村发展新路子。两年间,寿阳县163个行政村全部完成环境整治并建立长效保洁机制,成功打造104个“森林乡村”、12个“水美乡村”、15个“文旅乡村”。乡村实现从“脏、乱、差”到“洁、净、美”的蝶变,城乡基础设施差距持续缩小。全县域系统谋划布局打造乡村振兴百里廊带,逐步建成为百里景观带、产业带、文化带、增收带。
变生态优势为发展优势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乡村振兴,产业是核心。寿阳县温家庄乡山底铺村依托方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与旅游资源优势,创新推出“民宿+采摘+登山”休闲套餐,投资约200万元打造10间高品质休闲民宿,建成后将为游客提供沉浸式乡村生活体验。同时,该村引进社会资本300万元,规划建设10亩温室采摘园、5个玻璃温室大棚,重点种植车厘子、大白杏等特色水果,目前大棚主体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面启动,未来将形成集生态采摘、休闲观光、农产品销售于一体的综合示范点,有效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今年以来,山底铺村以“一步一景、移步换景”为目标,通过提升村口景观、打造村中心公园、改造文化活动中心、整修硬化道路、新建200平方米生态停车场等举措,实现村庄环境从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的跨越。经过连年整治,如今的山底铺村,山清水秀、景观错落,既保留了乡村原有的田园风貌,又注入了现代生活元素,让村民和游客真正“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从提升“颜值”到涵养“气质”,山底铺村以寿阳县百里廊带建设为契机,让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正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农文旅融合
特色产业创出美好生活
走进寿阳县尹灵芝镇阳坡村,记者看到,柏油路在青山间延展,改造后的民居错落有致,村庄在阳光下晕染着暖色的基调。这个曾获“山西省生态村”“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的村庄,正以“云起探泉寺、落日栖阳坡”为主题,描绘农文旅融合新画卷。
近年来,阳坡村锚定“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目标,修通15公里水泥路连通5个自然村,在东阳坡村建起吃水工程,给全村街道装路灯、布监控,修补破损道路,还完善村级活动场所。同时,在村口街道植树1万株,栽下100株风景树,铺就3000平方米绿化草坪并清理河道。而今的阳坡村已成为“推窗见绿、出门见景”的生态村。
今年,借着县里乡村振兴百里廊带建设契机,阳坡村聚焦“燃爆点”打造,倾力把全村的生态优势转化为文旅资源。该村正同步推进立面整治、游园建设、乡村驿站打造,未来将建成集亲子游玩、休闲观光、采摘垂钓、烧烤打卡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体。
与此同时,村里投资455万元建起矿泉水加工厂和玉米仓储烘干厂。两个厂不仅能给村集体增收,还能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阳坡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雪松告诉记者:“生态好了,游客会来;产业稳了,村民能富,这才是可持续发展。”
全面提升山水康养体验
打造百里示范廊带精品示范村
群山环抱,龙泉河碧波轻漾,清风裹挟着草木清香,17℃的年平均气温,78%以上森林覆盖率,地处寿阳、平定、昔阳三县交界处的寿阳县松塔镇上龙泉村梨元小组,已然成为人们心中的避暑胜地。
梨元原名“梨峪”,过去,这里以玉米种植为主导产业,养牛产业则是村民增收的重要补充。而今,作为2025年百里精品示范廊带建设沿线“燃爆点”及松塔镇重点项目,梨元小组迎来新的发展契机,随着8000万元的投资注入,一个个改变梨元小组命运的项目相继展开。
记者走进梨元小组康养度假集中区,“泰和山庄”率先映入眼帘。这座依山傍水的建筑总面积1300平方米,35套客房统一的圆拱形房顶尽显山西窑洞特色,餐饮娱乐、特产超市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沿龙泉河漫步,沐云雅集民宿区将15间民宿嵌入村民生活区,未来游客可沉浸式体验乡村静谧;五行养生区的太极广场、八卦药园独具特色,五条路连接着由蒙古包改造的五个养生馆,建成后可提供养生药膳、药浴水疗等服务;“森呼吸”登山步道区的650米栈道正处于建设阶段,中途将设玻璃观景台,夜间镭射灯还会向山体投射多彩动画;星空栖野露营区将木栈道与休闲座椅搭配,设户外烧烤台与露天影院,未来还会建亲水平台,供游客捞鱼戏水。
“这个项目不仅能让村子变美,还能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松塔镇党委副书记李建军告诉记者:“通过‘合作社+农户’机制,村民人均年收入预计增长30%至40%。”(山西经济日报记者郝光明 通讯员史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