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青才入余乡 扮靓科创后花园——看浙江杭州余杭区如何激活青年入乡新图景

来源: 农民日报客户端 2025-09-11 17:54:17

如今,怕是没有一个地方不重视人才,“抢人大战”的硝烟也早已从城市蔓延至乡村。然而,青年入乡不止于“入”,更关键在干什么、怎么干,尤其如何干成事,这背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否则徒有热闹,青年一腔热血而来,最终心灰意冷而去,反倒掐灭了对乡村的热爱。

今年,浙江把青年入乡作为“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地区和收入“三大差距”,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先行的重点任务,各地都在如火如荼予以推进。记者发现,杭州市余杭区的探索颇具深意,提出了“十万青年入余乡,打造科创后花园”的目标,从理念、政策、机制创新出发,将青年入乡视作综合改革,全面营造乡村创业创新活力生态。

说到余杭,其本身就极富代表性:既是全省科创高地,又有深厚文化底蕴;既是经济大区,也是产粮大区;既是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也是乡村振兴主阵地。新的时期,当地如何来考量和布局青年入乡,又有哪些借鉴和启示?最近,记者就此进行了深度采访。

重构城乡关系中,重新定义入乡青年

良渚街道新港村的“乡村CEO”常英娇完全没想到,此前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的“青年暑期招募”信息,竟引来了400多份简历。最终,35位学生脱颖而出。结束两个月的实习,来自湖南理工学院的郭思妤获益匪浅,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出身的她,立足传播的同时,还参与了村里的空间设计,仿佛播下了一枚筑梦乡村的种子。

常英娇分明在他们身上看到了曾经的影子。六年前,村里清退出6家低散乱工厂,换来了两片11人制标准足球场、两个标准篮球场,以及室外乒乓球场、红土网球场、一栋文体中心等,“体育村”很快声名鹊起。常英娇的职责就是,引进第三方团队专业运营,让这些场地物尽其用,以增加集体经济和老百姓收入。

除了体育,新港村还有与之融合的众多新业态,比如黑陶制作、珠宝设计等,就连土生土长的麟海蔬果专业合作社也潜移默化发生着转型。因为年轻血液的输入,继而推动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化,在瓶窑镇的彭公未来农场更具冲击力。在这里,机器狗巡田,传感器触发智能灌溉,AI实时诊断病虫害,数据成了最肥沃的养分。

三年前,以该农场为核心,瓶窑镇启动打造覆盖5.46万亩的“数智农谷”,让拥有五千年良渚农耕基因的土地,掀开了另一副模样。今天的瓶窑,古今对话融会贯通,不仅是全区排名第一的工业强镇,还拥有北航中法航空学院和天目山实验室等一批高能级科创平台,而依托更多青年的返乡入乡扎根,正用数字技术重构农业生产关系。

这样的案例在余杭不胜枚举。“茶二代”胡金凯执掌家里的茶厂后,尝试面向城市时尚消费打造连锁“茶空间”,以突破面积和产量带来的产值天花板。在径山茶的主产地径山镇,乡村俨然“造梦空间”,同样做茶的金汶斌逐渐跳脱茶叶本身,转向扶持一个个青创团队,以丰富其整个业态。

在余杭区政府相关负责人看来,随着城乡关系的重构,入乡青年也在重新定义,不只是从事种养业的生产者,还应包括数字科技、文化创意、休闲旅游等新业态的从业者。尤其余杭拥有众多科创平台,乡村无疑是承接溢出效应的战略之地。可以说,通过这些年的“山城协作”,西部五镇已呈现出全新价值。

以苕溪为界,余杭街道一南一北在城乡互融中,正充分展现重大裂变。一侧是人工智能小镇、5G创新园、菜鸟网络总部等重量级项目,产业优势集聚、创新动能澎湃;另一则是万亩良田之上走出的新“稻”路,除了将稻谷卖出三产融合的新价值,还集结了乡村品牌化运营的整条链路,从人才的培养和集聚走向整套模式的输出,未来可期。总之,青年不受限,乡村就无限。

结合发展轴,嵌入乡创空间

当镜头锁定鸬鸟镇前庄村的“篾匠姑娘”共富工坊,“90后”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徐无暇正手把手教大家制作各种竹编工艺品。一年多前,她还“蜗居”在主城区小小的工作室中,无人问津;自从移师前庄,租下村里闲置的集体用房,很快成为焦点,从一人干到带动村民干,完全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如今,约100平方米的空间已显逼仄,前庄村正为徐无暇规划一处林业设施用房,从审批到建设,她全程无需操心,几乎为其量身定制。建成后,面积扩张至500平方米,将采取“保底租金+利益分红”模式,这种轻资产模式让徐无暇压力骤减,深感由城入乡真走对了。近几年,类似的“村建民用”项目在鸬鸟镇有不少,许多就面向入乡青年,已成功落地了20多个共创业态。

余杭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王洪银告诉记者,青年入乡后更需要平台支撑,余杭有条重要理念,那就是放大城市新中心中轴线等核心区域辐射力,围绕建强“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有机结合片区组团建设,要求每个片区有1个创客空间、N个青年入乡实践点,提供包括就业指导、创业孵化、技能培训、技术服务等多元化一站式集成服务。

几项重点工作的耦合,俨然带来了政策、资源、要素、改革等集成,与之无缝衔接的则是乡村运营,统筹政府有为与市场有效。黄湖镇的五个村,于两年前合股组建和美乡村运营有限公司,去年各自首次领到了16万元的分红。除了赚钱,其更大的意义在于为入乡青年解决了资源涣散、单打独斗等现实困难,通过链接各种资源帮助更好创业创新。

近几年,余杭致力于构建覆盖“区级乡村CEO-镇街乡村造梦师-村级助理”的梯次衔接运营网络,全域推行市场化运营,并且推动从一村一人升级到抱团合作。有了这支队伍,一方面,整合数智农业、农文旅等资源,为入乡青年提供平台赋能,在项目、用地、资金等方面降低初创负担,另一方面也构建起年轻人吸引年轻人的全新生态。

城乡一体融合中,让青年安居又乐业

眼下在余杭,入乡青年创业就业领域日趋多元,有以数字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循环农业为主要形态的现代农业,也有与之相关的服务行业,更多则是善用数字技术和创意经济驱动下的农文旅融合产业。过去制定政策时,享受主体大多来自纯“三农”领域,若简单把城市引才留才政策覆盖到乡村了事,看似高大上,适配性却很低。

对此,余杭站在了城乡一体融合的新高度,统筹农业农村、文旅、人社等各个部门的条线政策,通过融合提升化学反应,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政策体系,并探索成立一定规模的产业扶持基金,专注于投早、投小、投长期。与此同时,在硬核支持基础上,余杭配套打造20分钟生活圈,满足其食宿、出行等基本需求,并通过社群运营让他们融入乡村。

作为和美乡村乡村运营有限公司的职业经理人,王科威的学术背景与文化息息相关,毕业后又积累了丰富的商业运营经验,他发现,纯粹的商业逻辑往往难以真正触及乡村发展内核,更需要强化“人”的连接与“地”的关怀,因此将相当部分精力投入于新老村民之间的关系构建。

“新村民”阿夏桑显然已融入黄湖,说起青山村里的风物如数家珍。去年春天,一次为期20天的瑜伽学习之旅,让她彻底爱上了这里的纯粹与安宁,当即决定留下定居。如今,她俨然成了青山村最活跃的“野生推荐官”,写生活随笔集,率播客团队组织分享会,又主动担任“农民导师”,为乡亲们开讲康复保健课。

纵观全区,围绕入乡青年的主题沙龙、乡村音乐会、读书交友、科创市集、项目路演等此起彼伏,带来的是对身份的认同感,继而更深层次融入乡村,共创更多价值。据了解,目前在余杭乡村,共有2.7万余名各种类型的实用人才,其中创业就业青年人才占比就达到10%,这股青年入乡潮正势不可挡。

余杭区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切实发挥青年入乡综合改革的效能,不断打通城乡发展壁垒要素,让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返乡入乡创业,以人才“第一资源”激活创新“第一动力”,为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和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建设再添力量,奋力争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排头兵。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朱海洋

登录评论 我要评论
关于我们
三农头条
天下三农尽在手中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全力打造三农领域新闻资讯互动平台
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ongtv
微信认证: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农视网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国三农发布
抖音号:3nongtv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
快手ID:1624436642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
微信认证:中国三农发布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