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农民日报客户端 2025-09-18 10:16:47
“白露”已过,秋粮收获在即,做好农作物秸秆还田,对于衔接秋收秋种秋管等关键环节至关重要。北方一熟区农田封冻早,秸秆还田作业时间短,秋收前夕,易受前期降水影响,局部低洼地块土壤湿度较大。南方多熟区秋收与秋种间隔时间短,作物成熟后需抢时收获并及时做好秸秆还田。各地需分作物类型提前谋划,以“争抢农时、选用良机、提高质量、加强田管”为关键,规范作业流程,提升秸秆科学还田水平。
水稻秸秆还田
及时排涝降渍。水稻收获前10~15天及时排干田面水,对于出现涝害的地块,跟踪积水消退时间,尽早排涝降渍、清淤散墒,尽快恢复农机通行以及作业环境。对于配套排水沟渠的积水地块,应及时疏通沟渠水道,使积水尽快排走。对于田间积水严重且具备排水条件的地块,可采用水泵等排灌设备及时抽排积水,减少浸水时间。对于已无法抽排的积水地块,应及时开沟沥水,可使用挖掘机等在地头、地侧面开挖V型或U型排水沟,确保自流通畅。
秸秆粉碎抛匀。选用带有秸秆切碎抛撒装置的联合收割机,在水稻收获的同时将秸秆就地粉碎,并均匀抛撒在整个作业幅面。秸秆粉碎长度在5~10cm左右,呈撕裂状,粉碎长度合格率大于95%,漏切率小于1.5%。湿度大的田块,在机具选择上,轮式农业机械作业时易发生陷机,破坏耕层土壤结构,优先选用履带式农业机械,也可将轮式农业机械改造为半履带式农业机械,或加装一对驱动轮胎,增加接地面积。
北方一季稻区。翻埋还田:适用于北方耕层较厚的稻田。秸秆粉碎后,要及时翻地,田间积水地块可在翌年春季排出田间积水后翻地。旋耕还田:适用于北方耕层较薄的稻田。土壤含水量在25%以下时,采用常规旋耕机进行旱旋作业,将秸秆及根茬旋埋于土壤中。翌年春季水稻插秧前15~20天灌水泡田,泡田水深为垡片高度的2/3,泡田3~5天。再用搅浆平地机进行浅水搅浆整地,作业深度16~18cm、水深控制在1~2cm。平整后田面不露残茬,稻茬秸秆埋压入泥面5cm以下,沉淀3~5天,达到待插状态。在定量施肥的前提下,可适当增加基肥氮肥用量。
南方水稻—油菜两熟或三熟区。翻埋还田:适用于茬口正常的水稻—油菜种植区。采用水稻联合收割机收获水稻,留茬高度小于15cm。秸秆翻埋还田表土处理深度为10~15cm;有条件时可先采用铧式犁进行秸秆深埋还田,耕层处理深度为25~30cm,再进行浅旋整地。旋耕后按1.8~2.2m开沟分厢,然后直播或移栽油菜,基肥用量推荐采用测土配方技术,可适当提高前期氮肥用量以促进秸秆腐解。粉碎覆盖还田:适用于茬口紧张的晚熟一季稻—油菜、再生稻—油菜或双季稻—油菜种植区。后茬油菜:在水稻收获前1~3天采用无人机飞播,基肥可采用无人机同步飞施或在水稻收获后一周内撒施。播种后3天内机收水稻,秸秆留茬高度以40~50cm为宜。水稻收获后10天内采用圆盘开沟机开沟,厢面宽度1.8~2.2m,撒抛沟土均匀覆盖厢面。整株覆盖还田:适用于西南丘陵及南方山地水稻—油菜种植区。水稻收获留茬高度小于30cm,秸秆整株均匀覆盖在稻桩行间,开厢田块将秸秆均匀覆盖于厢面。采用免耕移栽油菜,基肥穴施;或撒施基肥,再用无人机飞播油菜。
南方水稻—小麦两熟区。旋耕还田:适用于长江中下游水稻—小麦种植区。秸秆平均留茬高度小于15cm,秸秆粉碎长度5cm左右。后茬小麦:秸秆还田后可选用65马力以上机械匹配相应幅宽的框架式或高变速箱旋耕机进行纵横向交叉旋耕作业2次,旋耕深度15cm左右。旋耕作业后2天内播种,播种深度3~5cm。播种后开沟,并在表土墒情适宜时镇压保墒,力争一播全苗、壮苗。翻埋还田:适用于西南水稻—小麦种植区。水稻秸秆还田措施同水稻—油菜种植模式中秸秆翻埋还田对应的管理措施。后茬小麦: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进行播种,可以一次完成基肥深施、条播、覆土、镇压平地工序。施肥深度10~15cm,播种深度以3~5cm为宜。氮肥前移,基肥、拔节肥比例6:4;磷钾肥全作基肥一次施用。
南方水稻—绿肥种植区。高留茬粉碎覆盖还田:适用于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以及华南多熟稻作区。水稻收获时,秸秆留茬约20~30cm。后茬紫云英、肥田油菜或肥田萝卜等绿肥作物:单季稻、双季稻晚稻或再生稻第二季收割后种植紫云英越冬的,可在水稻收割前一周左右用无人机撒播紫云英种子。翌年春天早稻播种前用深耕深旋机将水稻秸秆和绿肥作物一起翻埋、整地,作业前建议每亩撒施石灰/碱性土壤调理剂30~50kg。
玉米秸秆还田
粉碎作业。秸秆粉碎还田留茬高度小于10 cm,粉碎长度小于10 cm,呈撕裂状,粉碎长度合格率≥95%,漏切率≤1.5%,粉碎抛撒应覆盖整个作业幅宽,抛撒不均匀率≤20%。
北方玉米一熟区。翻埋还田:适用于东北东部及有灌溉条件的区域,土地平整、耕层较厚、不易发生春旱的平川地块,以及受洪涝灾害淤泥郁闭地块。选择栅栏式翻转犁、圆盘耙进行翻耙整地作业;土壤水分过多的地块,待翌年春季顶浆耙地。秸秆粉碎抛撒后,在封冻前完成翻地、耙地等作业,翻耕深度大于25 cm。秸秆翻至20~25 cm土层,翻后耙平耙细,垄作地块一并完成起垄作业。后茬玉米:氮肥按基肥与追肥比例1:2施用,磷钾肥全部做基肥施用。后茬大豆:在播种时一次性施入肥料。肥料宜施于种子侧向5~6cm,深度为种下5~6cm和10~11cm两层,分别为施肥量的30%和70%。条带覆盖还田:适用于东北西部偏旱区域,以及东北东部耕层较薄、易春旱的岗地。选用条带耕作机一次完成秸秆归行、条耕、深松、镇压作业,作业时调整好条旋与深松深度,也可选择秸秆归行机直接进行归行。播种带40~50cm,秸秆归行带80~90cm,深松深度不低于25cm、条旋深度10~12cm。后茬玉米、大豆管理同翻埋还田对应的管理措施。碎混还田:适用于东北东部各种土壤类型及生态区,尤其是土壤质地黏重、通透性差的田块及温度低、降水量高的区域。使用联合整地机械或采用深松机和耙地机械,深松作业深度达到30cm以上。在土壤水分25%左右时,采用180马力以上拖拉机牵引圆盘重耙进行对角线或与垄向成30角交叉耙地2遍,耙深15~20cm,使大部分玉米秸秆分布在耕层15cm以下,并与土壤充分混拌,之后起平头大垄及时重镇压,垄宽110~130cm或60~70cm,垄高15cm左右,垄上无秸秆集堆。漫岗地或积温高的地区也可选择平播垄管作业模式。翌年春季土壤化冻后及时镇压。后茬玉米、大豆管理同翻埋还田对应的管理措施。
玉米—小麦两熟区。黄淮海地区秸秆深翻还田前要施基肥,其中,磷、钾肥及锌肥一次性全部用作基肥,氮肥一半作基肥,一半于拔节期追肥;也可以选择小麦专用型缓释肥,一次性基肥施入;西南地区使用小麦播种机播种一次完成基肥深施、条播、覆土、镇压平地工序,施肥深度10~15cm,播种深度以3~5cm为宜,氮肥前移,基肥、拔节肥比例6:4;磷钾肥全作基肥一次施用。小麦播种后要根据天气和土壤含水量情况进行镇压。翻埋还田:适用于黄淮海墒情较好地区。作业前进行耕深、耕幅、水平、入土和正位调整,使秸秆完全被掩埋在耕层中。深翻还田要求玉米秸秆深翻入土,耕深大于25cm。翻耕后秸秆翻埋要严密,耕后用齿耙进行整平压实作业,无坷垃。旋耕还田:适用于黄淮海地区。可用旋耕机将地表的玉米秸秆混埋入土,耕深在15cm左右;深旋作业使用旋耕压实一体机将秸秆深旋入土,耕深大于25cm。小麦水肥等管理同翻埋还田对应的管理措施。连续2~3年旋耕的地块建议翻耕1次,翻耕深度25cm以上。整株条带覆盖还田:适用于机械化程度较低的西南丘陵山地区。玉米人工收获后秸秆归行处理,均匀顺铺在玉米原位种植带或者下季空闲行上覆盖还田。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使用小麦播种机播种一次完成基肥深施、条播、覆土、镇压平地工序。施肥深度10~15cm,播种深度以3~5cm为宜。氮肥前移,基肥、拔节肥比例6:4;磷钾肥全作基肥一次施用。
玉米—油菜两熟区。适用于西南平坝机械化程度较高的油菜—玉米种植区。油菜播种前,要求前茬秸秆还田整地时田面平整高差小于3cm,秸秆与耕层土壤充分混合,田面没有裸露的残茬和杂草。选择反转旋耕灭茬机对玉米收获后的秸秆进行灭茬作业。翻旋整地后,开沟排湿,在9月中下旬采用机械直播,或在10月中旬移栽。磷肥作基肥一次施用;氮肥前移,基肥、开盘肥、苔肥比例为5:3:2;钾肥的基肥、开盘肥比例为5:5。
棉花秸秆还田
适用于新疆和甘肃等西北棉花种植区。宜在10月中旬棉花采收后及时粉碎还田。对于覆膜田块,要进行地膜回收处理,去除残膜。土地耕翻前,可添加尿素、磷酸二铵、有机肥、适合干冷气候的腐解菌剂等调节碳氮比、加快腐解。棉秆留茬高度小于10cm,棉秆粉碎长度小于10cm,漏切率小于0.5%,粉碎后的棉秆均匀抛洒在棉田,并尽快进行秋耕翻,耕深28~30cm。耕层浅的地块,应逐年加深耕层,每年加深2~3cm。翻埋作业要耙磨压实,松碎平整,无大土块,表土层上虚下实。有条件的区域可适时开展冬(春)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