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农视网 2025-09-18 10:39:44
在辽宁沈阳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门前
矗立着一座巨大的台历状建筑物
——“残历碑”
碑上“弹痕”累累
日历翻展定格在
1931年9月18日这一天
(2021年9月18日拍摄的辽宁省沈阳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残历碑。图源新华社)
94年前的今天
记忆着血与火
这是刻在中华民族
心口上的一道伤疤
时光流逝
虽然已经过去了94年
但“九一八”就像矗立在
历史长河中的一枚坐标
警示着中华民族
安不忘危,治不忘乱
那一刻,中国人民永远
不会忘、不敢忘、不能忘!
铭记屈辱历史
1931年9月18日
日军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
南满铁路路轨
反诬中国军队所为
随后炮轰东北军北大营
开始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
由于国民党政府和东北军
奉行“不抵抗政策”
一天之内,沈阳城陷落
(侵占沈阳街市的日军。图源:人民日报)
沈阳陷落不到一周
辽宁全省陷落
很快整个东北陷落于日寇之手
这一次
中华民族站在了亡国灭种的边缘
野蛮战火从松花江畔
烧到五指山下
毒气战、细菌战、大屠杀、大轰炸
侵略者在中国大地上无恶不作
战争罪行罄竹难书
(日军将大批南京青壮年捆绑后,押往郊外集体屠杀。图源:新华社)
缅怀忠勇先烈
空前的民族灾难
唤起了空前的民族觉醒
中华儿女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
前仆后继,力挽狂澜
在莽莽林海中战斗
在巍峨大山间阻击
无数先烈用鲜血告诉敌人
中华民族永不屈服
“我珍惜自己的生命
但不可能如你所愿
我将抵抗到底,
无须多说”
白山黑水间、
山林密营中
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靠吃草根、
棉絮和树皮奋战五天五夜
(杨靖宇,图源央广军事)
“在你长大成人之后
希望不要忘记
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1936年8月给幼子留下一封遗书后
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
慷慨就义
(赵一曼,图源央广军事)
“小小的满洲国,
大大的赵尚志”
这是日军当年
对抗日民族英雄赵尚志的评价
赵尚志牺牲后
他的遗体被沉入松花江
60多年后颅骨才被找到
(赵尚志,图源央广军事)
四万万中国人
振奋起抵御外辱的精神
鼓舞起奋勇抗争的志气
熊熊烈火,燃烧在广阔战场
碧血忠魂,长存于天地之间
14年的不屈岁月里
左权、彭雪枫、佟麟阁
赵登禹、张自忠
新四军“刘老庄连”等
无数抗日将领和英雄群体
带领自强不息的中华儿女
以3500多万军民伤亡的巨大代价
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1945年8月15日,《大公报》头版以超大字号向全国同胞宣布日本投降;图源央视网)
未出版
却传唱全国的歌
在西安
词曲作者张寒晖
耳闻目睹了几十万东北军
和人民流亡悲痛的声音与惨景
他与东北军的官兵和家属攀谈
听他们控诉日军的罪行
听他们对故乡、亲人的思恋
以此创作出《松花江上》的歌词
当时,
这首歌还没有正式出版
就已经在民众及东北军中传唱
而且很快传遍大江南北
(张寒晖,图源新华社)
《松花江上》在日寇大举侵华的紧要关头
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
东北民众乃至全国人民的悲愤情怀
唤醒了民族之魂
点燃了中华大地的抗日烽火
(图源新华社)
如今
它已经不再是战火中的悲歌
而是警醒一代代国人
勿忘国耻、珍爱和平的壮歌
历史
带给我们的启示
94年前
在中国共产党擎起的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
中国人民团结奋斗
汇聚为勠力同心、复兴中华的磅礴力量
94年后
历经劫难的家园早已改换新颜
中华民族迎来了
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图源新华社)
鉴往事,知来者
九一八事变
这段屈辱的历史告诫我们
一味的退让,求不来和平
一味的投降,也求不来和平
一味的“争取外部帮助”更求不来和平
中华民族不可欺、不可辱!
中华民族不可战胜!
唯有加强自身实力
凝结全国人心
才能为国家、为世界带来和平
今天
请为先烈默哀
向历史致敬
勿忘国殇,
吾辈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