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驻村帮扶故事 | 从“镀金”到“吃土”:满腔豪情驻乡村,广阔天地炼红心

来源: 农视网 2025-09-18 18:48:33

2024年元旦过后,我响应党组织号召,主动报名成为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派驻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华阳村的第一书记。从繁华大都市到偏远小山村,从企业家之子到脱贫村书记,这样的身份转变,让不少人满心疑惑。

第一次与村干部开会时,前任第一书记介绍我:“家在武汉,父亲是企业家,英国名校毕业,还创过业。”话音刚落,便有村干部无意间说:“哦,那是来我们这镀金的。”这句话让我愣了神。轮到我发言时,我笑着回应:“别人说‘镀金’,都是往高处走,我还是头一回听说从大城市跑到脱贫村来‘镀金’。我们来帮扶,远离家人朋友,放弃舒适生活,独自在陌生环境里打拼。要说这是‘镀金’,我看不如叫‘吃土’。接下来两年,就请各位带我好好尝尝华阳村泥土的味道!”话音落下,会议室里响起笑声,这笑声里,藏着理解,更藏着接纳。

一颗苹果的重生

为尽快摸清村情,我花了一个月时间,走遍村里的角落——走访村组干部、党员代表和村民,蹲点调研产业园区,一次次组织开会讨论产业发展方向。经过深入调研,我们形成《华阳村产业发展问题及建议》等多份报告,得到乡镇领导的支持。在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成功追回公司拖欠的29万元土地流转费,并逐步结清了苹果园前期欠农民的27万元劳务费。

2024年底,我们将园区以11.49%的比例投资入股专业苹果运营管理公司,让专业人干专业事。规范运营下,苹果园终于迎来转机。同时,我们依法叫停一个风险较高的种植项目,重新丈量土地后逐户退还农民,并结清土地流转费,既守住了老百姓的利益,也护好了国家耕地红线。

让延安精神的红色基因在彝乡传承

作为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派驻的帮扶干部,我深知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依托学院每年的党建经费,我牵头创办“华阳讲堂”,每月邀请一名领导干部或专家,围绕产业发展、乡村治理、党纪学习等主题授课,既强化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又提升大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截至目前,“华阳讲堂”已举办5期,培训近200人次。

我们还创新开展“华阳之声”广播和“红映华阳”观影活动:工作日每天播放《延安十三年》等党史内容,每季度在村委会坝子放映《金刚川》等红色电影,让红色基因在潜移默化中融入村民生活。2025年是彝海结盟90周年,我们组织党员干部前往冕宁县彝海结盟纪念馆,开展“追寻红色记忆,赓续红色血脉”“七一”主题党日,重温红军与彝族同胞的深厚革命情谊。

为大山里的孩子点亮一盏灯

习近平总书记说,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2024年春节后,我带队调研村幼教点时,发现雷击常导致电视冒烟、电阀冒电、插座冒火,安全隐患极大。我们不敢耽搁,立刻向乡镇汇报,又马不停蹄赶往县农业农村局、教育局、住建局、气象局等部门沟通解决方案。同时,从学院筹集的儿童节经费中挤出资金,采购最新电源避雷器、修缮避雷线,迅速化解了教学危机。

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更牵动人心。2025年4月,我发起“华阳星火助学计划”,通过社会募集资金改善村内优秀学生的学习环境。截至目前,已筹集超12万元,平均每月有1万元助学金定向帮扶优秀学生。

“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高考期间,我发起“华阳村2025年研学活动·凌云计划”,选派6名优秀学生代表,参与越西中学赴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的暑期研学,所有费用从学院党建经费中列支。我的目光也未局限在华阳村:为助力彝族地区音乐教育事业,我通过各种渠道积极联系到钢琴家郎朗的艺术基金会,在越西县文昌小学投入20万元建成“快乐的琴键”音乐教室,为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往艺术的大门。

舍小家还是为大家

那些艰难的选择

我的工作地在延安、家人在武汉、驻点在凉山,这个“三角”让探亲之路格外漫长。驻村期间,最让我痛苦的是父亲的离世。父亲病重时,我没申请提前轮换回武汉陪伴;他常说,这辈子最骄傲的不是把企业办得多好,而是把孩子贡献给国家,让孩子成为对国家建设有用的人。2024年,父亲因病去世,送他上山后,我立刻返回了帮扶岗位。祸不单行。2024年,驻村队员田洪忠在森林草原防火工作中失足摔倒,导致脑出血,治疗后立即返回岗位。2025年,驻村队员高昌建在驻村期间突发脑溢血,在120急救车赶往医院途中,仍不忘交接工作。

泥土中的蜕变

四季轮转,我在华阳村已度过六百多个日夜。一年前,我眼神清澈,穿着衬衣皮鞋,对驻村工作一窍不通;如今,我眼神坚定,常穿大衣胶鞋,在实践中学会了追赶超越。这段经历,让我对《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了更深的感悟——只有和最底层的农民朝夕相处,才能真正了解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根与魂,才懂什么是实际、什么是实事求是、什么是群众。

接下来,我会继续战斗在乡村振兴一线,奋力书写挺膺担当的无悔篇章。因为,华阳村泥土的味道,早已融入我的血液,成为我一生难忘的印记。

作者 | 邱昌忱(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华阳村第一书记)

编辑 | 王会苹

责编 | 赵宁宁

主编 | 张   越

监审 | 杨   巍

部分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登录评论 我要评论
关于我们
三农头条
天下三农尽在手中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全力打造三农领域新闻资讯互动平台
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ongtv
微信认证: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农视网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国三农发布
抖音号:3nongtv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
快手ID:1624436642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
微信认证:中国三农发布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