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农民日报客户端 2025-09-30 07:11:04
9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9月份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相关负责人在会上介绍了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的《“三北”工程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的出台背景与特点,并表示将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一以贯之、持之以恒推进工程建设。
“三北”工程已推进多年,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三北’工程建设期超过70年,是一项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与时俱进、接续推动的长期性工作。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新要求、新理念,也对工程建设提出了更高标准。”上述负责人表示。
该负责人强调,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围绕党中央对“三北”工程的战略定位和最新部署,对1989年编制完成的《总体规划》进行了全面编修,编修后《总体规划》的特点可以归纳为四个“更加”。
一是战略目标更加宏大。编修后的《总体规划》提出了更加宏大的战略目标。例如明确了到2050年,工程区森林覆盖率要增加1.9个百分点、林草覆盖率要达到43%、可治理沙化土地基本得到治理、沙化土地综合植被盖度达25%以上等战略目标;
二是治理措施更加系统。在新的《总体规划》中,突破原有“三北”防护林体系的建设框架,加强治沙、治水、治山全要素协调和管理。例如在建设内容上,从原来的植树造林为主,拓展到退化草原修复、沙化土地治理、湿地保护修复、水土流失治理等23项重点任务,系统构建点线面结合的生态防护网络;
三是更加强调因地制宜。将工程分区优化为4个屏障建设一级区和30个二级区,在此基础上,科学分析各区基础条件和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治理思路和主要任务;
四是治理模式更加多元。更加注重“提质”“兴业”“利民”,在全面部署生态治理的任务措施的同时,还部署实施光伏治沙、特色林果、优质牧草、林下经济、生态文旅等特色产业,着力提升工程“自我造血”能力。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建立持续稳定的工程投入机制,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鼓励企业、公益组织等各类主体参与工程建设和管护,加强工程质量和资金监管,一以贯之、持之以恒推进工程建设。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祖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