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农视网 2025-09-30 15:38:32
9月29日晚,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农业嘉年华迎来一场融合丰收喜悦与光影艺术的欢乐盛宴。以“乡村振兴 光影同行”为主题的“2025中国农民丰收节·乡村电影周”开幕晚会绚丽开场,在电影艺术与农耕文化的深度交融中,为观众呈现一场致敬耕耘、礼赞丰收的视听盛宴。
本次活动由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中国世界电影学会主办,王宝强担任形象大使,旨在以文铸魂,以艺赋美,通过影像的力量,记录乡村变迁,讲述农民故事,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晚会分为三大篇章, 通过庆祝丰收、非遗展演、电影人访谈、主题影片推荐等多元形式精心打造30多个节目及环节,展现南和区在“千万工程”引领下的乡村振兴成果,献礼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
光影灯灿,文艺赋美乡村
在光影丰收大道走秀、《这里是南和》宣传片、欢歌载舞的《和阳和》次第展演中,农业农村部总畜牧师王乐君宣布:“2025中国农民丰收节·乡村电影周开幕!”
这场以天为幕、以光为笔的科技艺术盛宴,以动态画卷形式呈现十大主题叙事场景,生动场景诠释文化赋能、品牌强农的深刻内涵。中国农民丰收节·乡村电影周和南和的丰收盛景在苍穹辉映,老式放映机缓缓转动,在时光中向四海宾客发出邀请:一起走进南和的丰收画卷,聆听光影与文化的对话,品味和平与和美的韵味。无人机编队在夜空中勾勒出和字金饭碗等震撼画面,象征南和人民守护大国粮仓的决心。金沙河面业LOGO与宠物粮萌宠形象在南和母亲河缓缓升起,交替呈现一产多链发展格局和城市和谐共生的温暖。“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化作星光点点,仿佛热情的使者,为乡村振兴写下最鲜活的注脚,演绎着南和“主客共享、城乡共融”的文旅发展理念。
整场晚会以“电影+农业+文化”的创新模式,生动诠释了乡村振兴战略的丰硕成果。
歌舞欢欣,唱响美好生活
随着一声“开席咯!”20桌丰收盛宴琳琅满目,20位南和大妈笑逐颜开。情景表演“印象南和·非遗丰韵”拉开“庆农业丰收、享美好生活”的节日新章。
29日19时,节庆共3个篇章,涵盖20多个节目或环节设计,2025乡村振兴主题电影推荐活动贯穿全程,丰富精彩。第一篇章“丰收放歌 ‘近’在南和”通过《印象南和·非遗丰韵》、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农民老大哥》、百姓丰收故事会《南和新征程》、《丰收赞歌》群众拉歌、《银幕在田间》基层放映员访谈、儿童大合唱《悯农》、歌舞《种好咱的田,端好咱的碗》等 “弘扬农耕文明”形式,展现南和丰收喜庆和和美生活面貌,强化粮食安全意识,形成“文化惠民”与“乡村振兴”的双向赋能。第二篇章“光影南和 大放‘丰’光”通过 《光影河北·岁月留声》河北元素电影作品梳理、歌舞《月夜赋》、老电影人朗诵、歌曲《九九艳阳天》、《革命歌曲大联唱》方阵拉歌等 以“外引内育”方式,生动展现南和的文化底蕴与时代精神,为“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提供可复制的南和实践样本。第三篇章“产业赞歌 美美与共”通过乡村电影周形象大使王宝强VCR、《南和之路》丰收探寻、《银幕回响》电影人访谈、歌舞《如愿》等“以影带产”深度设计,探讨乡村振兴题材影片的创作与使命,探索“文化经济”模式,将地方产业成果转化为文化IP,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歌舞《好起来》把文艺演出推向高潮。
从田间到银幕,从丰收到舞台,南和之夜以光影为媒奏响乡村振兴的华彩乐章,点亮新时代农民们多彩的精神世界,现场热烈喜庆,欢笑不断。
光影逐梦,银幕内外三农情深
光影赋美乡村,唤醒了乡土记忆,激活了乡村文脉,丰富了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推动城市优质文化资源向乡村延伸,电影周作为群众性文化活动,正是这一政策落地的典型载体。中国农民丰收节·乡村电影周(原中国农民丰收节中国农民电影节)自2018年创办八年来,连续八年被农业农村部列入中国农民丰收节年度重点事项内容之一,连续4年被列入“中国电影大事记”,是一项聚焦乡村振兴战略,以电影艺术为核心,传递精神力量、记录乡村和美变迁,讲述新时代农民故事,汇聚社会资源,推进魅力经济与魅力文化的相得益彰。
光影为笔,山河作答,展现农业科学家扎根土地的奉献精神。《袁隆平》《谷魂》等10部乡村振兴主题影片,不仅是艺术的结晶,更是千万奋斗者用汗水写就的“大地论文”。 南和区丰收小队现场展示出海番茄、非遗小磨香油等特色产品,郄村西红柿年产值超亿元案例更引发观众热切关注,线上点赞连连。
现场以节目向乡村振兴记录者们致敬!致敬基层放映员郭建华50年如一日为农民放映15万场的坚守,致敬“种子精神”的赵治海、传播“红色精神”的徐光耀徐丹父子、赓续燕赵“电影文脉”的学者汪帆、抒写“民族精神”的表演艺术家刘劲、电影《开国大典》导演肖桂云等等等一个个个体的担当,更是致敬以镜头为犁,深耕乡土,以光影为种、播种丰收,以笔墨丹青、纪录“文化根脉”绵延,以生动故事、托起“中国人的饭碗”,铸就时代丰碑的电影人群体。
面向全国影视编剧、文学创作者、乡村文化工作者、返乡创业者、村民群众等,乡村电影剧本征集计划发布,鼓励参与乡土历史与传统文化类、现实题材与乡村振兴类、民俗风情与生活喜剧类、创新探索与跨界融合类等作品创作,呼吁全社会关注影片创作,为乡村全面振兴凝聚更大向心力。
“电影人要看见乡村的声音与希望,并把这份感动转化为聚焦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从而推动人才与文化的发展。” 肖桂云说。
丰年礼赞,产业振兴谱新篇
南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拥有2500多年的厚重历史,是一个文明而古老的地域,古称“和城”,别称“和阳”,自古就有“交通要塞”之称。近年来,南和区先后荣获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中国宠物食品之乡、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宠物用品和食品)、国家级园林城、国家级卫生城等国家级名片25张。河北省村庄清洁行动全域示范县、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等省级名片32张。
融入京津,对接中原。近年来,南和区精准把握城市发展组团区的功能定位,确定了健康食品、宠物产业、商贸物料等主导产业,品牌灿若群星,产业硕果累累。金沙河麦浪翻涌,安佑科技牧歌,御芝林药香氤氲,华兴机械轰鸣——观光基地“农业嘉年华”以品牌矩阵为笔,在玻璃穹顶下绘就现代农业的《千里江山图》;形成从田间地头到生产车间到百姓餐桌的健康食品产业链条;构建了以宠物食品、用品为中心,辐射涵盖宠物“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的全产业链体系;格力飞豹、润沃智慧物流、百达铁路智慧物流园等一大批商贸物流重点项目正在加速生长崛起。
郄村的西红柿卖到了海外,“超亿元”村的日子比蜜还甜。后寺上村丰收满仓,手绘墙成了游客打卡地。从“种田地”到“卖风景”,刁庄村实现了“农文旅”融合振兴,农民收入翻了倍。“匠心品质、科技引领、产业融合”成为金沙河面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宠物粮,看南和!“华兴成功的核心在于三大支撑:一是对原料的严格把控与全链路质量管理,确保产品的安全与稳定性;二是持续的设备升级与工艺创新,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一致性;三是以市场与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研发与灵活的供应链,以及建立长期、可信赖的品牌口碑。”华兴宠物食品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冀瑞科说。1300多只的“猫狗乐园”、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平台,不仅让华兴有了产业筋骨,更让华兴有了社会温度。“仿古寻志·研学知史”“舌尖乡韵·寻味南和”“萌趣骑行·乐游南和”旅游线路发布,让“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的文旅号召在南和绽放独特魅力。
乡村不仅是乡村振兴主题电影的取景地,更是中国“三农”故事的源头活水。从非遗展演到产业对话,从银幕故事到田间实践,三个小时的丰收展演,不仅是光影艺术的绽放,更是南和文化软实力向产业发展硬支撑的生动转化,这就是南和献给新时代的丰收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