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农民日报客户端 2025-10-10 07:11:01
今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紧扣乡村振兴“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目标,以衔接资金“安全高效、精准赋能”为导向,构建“早谋划、强调度、抓落实”的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相关经验成典型,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
呼和浩特市将项目谋划作为衔接资金发挥实效的关键,在产业布局上,立足各旗县区资源差异,全年共谋划项目349个,总投资金额18.22亿元,重点实施精深加工、设施农业、都市农业等特色主导型产业项目121个、投入衔接资金3.52亿元。在民生推进上,累计投入1.4712亿元,推进多项到户帮扶工作:实施 13个到户项目、17个安全饮水项目,购买防贫保险,设置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公益性岗位3925个,发放雨露计划及省内外务工补贴。在论证把关上,完善评审论证机制,采取“实地查验+会议研判”模式,多轮次研审入库项目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利益联结等情况。今年以来,提级综合论证了500万元至1000万元项目25个、资金规模1.3亿元,合规性审查项目86个、资金规模5.5亿元,确保入库项目质效双优。
为破解项目推进难题,呼和浩特市坚持“早”字当头。在计划编制上,严格遵循“村申报、乡审核、部门论证、县审定”入库程序,提前两季谋划项目,2024年6月印发《做好2025年衔接资金项目入库和项目计划编制工作的通知》,10月底前完成当年项目谋划与入库。在前期手续办理上,建立“周调度”机制跟进立项、选址、环评等工作,对进度缓慢的旗县区实行“周提醒、月通报”,截至目前市级层面已跨旗县调整项目4个。在备案审核上,落实资金到县30日内完成项目审定及报备要求,市级层面对旗县区备案项目进行审核,剔除“负面清单”,确保备案时限和审核结果“双达标”。
同时,呼和浩特市从政策与能力两方面夯实管理保障。在政策支撑上,对标国家与自治区工作要求,编制了《呼和浩特市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全过程管理工作手册》、联合行业部门共同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衔接资金项目管理的指导意见(试行)》,明确10方面40项任务和106项举措,为旗县区、部门在项目入库、实施方案编制、项目前期手续办理、资金使用“负面清单”、资金下达、资金支出及调整、资金管理过程监督与动态监测、资金绩效管理、项目竣工验收、审计决算,直至登记移交及后续管护提供全流程管理工作指导。在能力支撑上,组织开展全市衔接资金项目全过程管理专题培训会议及现场观摩会2次,以“理论+实践”模式,邀请专家为300余名旗县区、乡镇业务人员解读政策、讲授实操,切实提升基层工作能力,为资金高效使用奠定基础。
为提升资金拨付效率,呼和浩特市构建多维机制。一是高位推进,将资金拨付纳入市委、市政府重点调度,分管领导常态化召开专题会统筹推进,纪检部门同步督查,结合乡村振兴资金专项整治,举一反三“找问题、抓整改、促提升”;二是财政兑付,市级、旗县区优先保障衔接资金兑付,旗县区按照考核时限提前筹备、足额调拨库款,力争兑现支付率达标,严格保障“资金紧跟项目走”;三是精准调度,实行“双调度”机制,一方面通过“周提醒、周调度、月通报”全流程监管资金流转,另一方面每周召开专题会集中预判问题,截至目前,累计调度37次、发送提醒20次,下达通报、提醒函、督办函7次,向行业部门发送提示函4次,召开专题推进会议4次,四是全过程监管,针对项目谋划、入库、招标采购、实施进度、资金支出、项目竣工验收、审价决算等全生命周期关键节点,联合第三方组建业务指导组赴各旗县区精准指导项目建设20次,开展2轮次旗县区专项督导。
下一步,呼和浩特市将持续推动衔接资金高效使用与产业、民生、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为打造乡村振兴首府样板提供坚实保障。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马晓刚 李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