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忙忙!昼夜不停保秋粮,各地进展如何了?

来源: 农民日报 2025-10-11 12:24:36

土壤过湿

农机不好下地

秋雨缠绵

庄稼不好收获

原本应是金秋收获的季节

连阴雨却给黄淮海地区的秋收上了难度

10月9日

农业农村部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

连阴雨和农田渍涝灾害风险预警

10月10-12日

西北地区东部

华北中南部

黄淮北部仍多降雨天气

受连阴雨影响

黄淮海夏玉米收获推迟

局地土壤黏重

机械难以下田

对冬小麦适期适墒播种带来影响

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秋粮保卫战”正在展开

“抢”字当头保秋粮

雨天里“挤”出收获窗口

关关难过关关过,面对困难,各地正集中力量推进抢排、抢收、抢烘、抢种,全力打赢这场“三秋”生产攻坚战。各地农业农村厅发布最新粮食烘干机分布信息助力农民解决“三秋”机收难题。

为有效降低气象因素对秋粮收储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山东省率先调度并公布了全省粮食烘干服务点地址,供有烘干需求的单位及个人,及时对接烘干服务点,有效保障秋粮烘干晾晒,确保颗粒归仓。

10月4日,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胡官屯镇金穗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袁本刚和社员们抓住降雨间隙,见缝插针地进行收割。

河南紧急组织抢收抢烘等工作,全力抗灾保秋粮丰收。农民日报记者10月9日在现场看到,在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新店镇农技推广区域站旁边的高标准农田里,两辆大型玉米收获机正在田间来回作业,运粮的车辆在田间道路上疾驰(烘烘烘!烘干塔24小时满负荷运转,河南农民和天气抢时间!)。

种植680亩玉米的郾城区新店镇种粮大户赵哲峰说,“多亏了烘干塔,刚收的湿玉米也能直接拉来烘干,不用担心玉米发芽霉变了。”

图片

漯河市郾城区高标准农田内大型玉米收获机正在抢收玉米。杨婉新 摄

为助力抗涝抢收,10月8日晚,陕西省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公布了履带式玉米收获机联系方式。10月10日,河南省驻马店市农机化协会支援部分履带式玉米籽粒联收机驰援陕西,并发布了联系方式。

在山西河津市,当地统筹调配268台玉米联合收割机,抢抓每一个晴好间隙奔赴田间抢收。当地引导农户有序错峰烘干,最大限度提升烘干塔的使用效率,避免出现“机等粮”或“粮等机”的现象,确保所有可利用的烘干设备应开尽开,全力满足农户的粮食烘干需求。

在山西省河津市苍头村,玉米正在卸车,准备进入烘干车间进行烘干。

在安徽安庆市望江县,今年单季稻种植面积达51.5万亩,全县已投入700多台收割机全力加快机收。截至10月9日,已完成单季稻收割任务的30%,11万吨单季稻已经完成烘干入库。

目前农业农村部已成立工作专班并派出4个工作组,赴河南、安徽等省一线督导,通过全国农机作业指挥调度平台实时调配机具。工作组重点围绕“收、烘、售、种”全环节提供服务,协调农机具调度、抢收抢烘及秋冬种工作。

补贴、改装、专项资金

破解“收、烘、售、种”全环节难题

河南省周口市率先推出“1000万元专项资金+农机改装+保险托底”方案:500万元直补应急烘干主体,降低农户烘干成本;另500万元补贴定点企业收购处置超标粮食,严防不合格粮食流入口粮市场。

针对湿田作业难题,当地农机技术专班定制三类改装方案,加装三角履带的收割机接地面积扩大3倍,西华县120余台改装农机效率提升近50%,每小时多收3-4亩。

为积极应对连阴雨影响,近日,财政部会同农业农村部下达中央财政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4.84亿元,支持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等7省受灾地区加快开展农机抢收、潮粮烘干、农田排涝等农业生产防灾救灾工作,保障秋粮丰收到手、颗粒归仓。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日前印发通知,对有效应对部分地区连阴雨天气影响、进一步做好秋粮产后服务和收购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连阴雨下麦播有招

科学抢种“四步走” 

今年华西秋雨对麦播影响是一把“双刃剑”,连阴雨给麦播带来挑战,但也补充了土壤墒情。“麦收隔年墒,今年底墒足是个好基础。” 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顾问、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解释,2021年河南晚播麦经科学管理,次年仍创高产,冬小麦的自我调节能力远超预期。

晚播不可怕,咱们要“晚中求早、晚中求好、晚中求稳”,记住“播期服从墒情、播量服从播期、进度服从质量”,跟着下面的步骤干,明年夏粮丰收有底气!

先排涝:低洼地块挖沟排水、机械抽水,尽快降低土壤湿度;巧施肥:针对肥料淋溶问题,增加磷肥底施量,保障养分供给;选对种:晚播地块选用耐寒、早熟品种,缩短生育期;强管理:落实“四补一促”技术,补播期、补密度、补肥料、补管理,促进苗情转化。

针对晚播麦种植,政策明确支持“以种补晚、以密补晚、以好补晚、以肥补晚、以促为主”,鼓励选用早熟耐寒品种,对增施底肥、增加密度等关键技术措施给予物资补贴,夯实明年夏粮生产基础。

今年麦播形势较为复杂,各地应依据土壤类型、土壤墒情、田间积水等情况,因地因墒制宜,分类施策,科学制定和落实不同墒情农田秋播技术对策措施。

郭天财表示,只要精心组织安排,科学应对管理,真正把各项增产技术落实到位,抢时抓好麦播,加强麦田管理,晚播小麦不减产甚至能增产还是很有希望的,也是很有可能实现的。

登录评论 我要评论
关于我们
三农头条
天下三农尽在手中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全力打造三农领域新闻资讯互动平台
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ongtv
微信认证: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农视网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国三农发布
抖音号:3nongtv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
快手ID:1624436642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
微信认证:中国三农发布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