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晋诺奖得主北川进在中国期刊上发表综述 为软孔晶体产业化指明方向

来源: 农视网 2025-10-11 16:26:01

近日,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北川进带领一支国际研究团队在Industrial Chemistry &Materials上发表了一篇关于软孔晶体(soft porous crystals, SPCs)的综述文章。该刊物由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主办,致力于推动化学工程与材料科学的交叉创新与工业转化。

北京时间10月8日傍晚,北川进获得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

“21世纪是‘气体时代’,开发高效、高选择性、高容量的吸附与分离材料,对于实现气体资源的高效利用至关重要。”北川进在文中指出,“软/柔性金属有机框架(MOFs)是未来多孔材料领域发展的核心方向。”

在这篇综述中,北川进等学者系统梳理了SPCs领域的研究现状,提出“剂量敏感”(dose-sensitivity)与“柔性规模化”(scaling softness)概念,为储气、分离、催化、核工业及智能器件等应用场景提供了清晰的材料设计指南,为这一新兴功能材料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应用开辟了关键路径。

SPCs具有超高的孔隙率、可精准调控的晶体结构以及对外部刺激的自适应形变能力,被视为新一代功能材料的重要发展方向。这类材料具备独特的“呼吸”或“门控”等刺激响应行为,在选择性吸附、传感检测与物质分离等方面展现出远超传统刚性框架材料的优势,应用前景广阔。

然而,当前SPCs的实际应用普遍仍停留在概念验证阶段,尚未广泛实现大规模产业化。综述明确指出,长期稳定性差、本征导电性不足以及宏量制备困难,是制约该类材料走出实验室的三大核心瓶颈。针对这些难题,北川进等学者强调了杂化、掺杂与功能化等理性设计策略的重要性,为突破瓶颈提供了重要思路。

要有效实施这些设计策略,深入理解SPCs在外界刺激下的结构-性能动态响应机制至关重要。例如,原位工况池表征技术(operando)与理论计算相结合,可实时追踪SPCs在外界刺激下的动态相变过程,有助于优化材料性能,结合人工智能,可进一步加速其动态构效关系解析和应用落地。

团队成员、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姚明水表示:“目前多种SPCs已实现公斤级或吨级生产,但在循环稳定性、晶体尺寸控制和成型工艺等方面仍需突破。材料用量直接决定经济可行性,即‘剂量敏感性’——痕量应用重性能与批次一致性,大宗应用则重成本。”

展望未来,除柔性MOFs外,柔性共价有机框架(COFs)、氢键有机框架(HOFs)以及新发现具有柔性的部分沸石等新型SPCs也在不断涌现,为该领域注入新活力。

北川进表示,学者应持续致力于“弥合基础研究与产业化应用之间的鸿沟”,推动软孔晶体真正走向市场,为相关产业的技术革新与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甘晓,孔景)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9/D5IM00067J

登录评论 我要评论
关于我们
三农头条
天下三农尽在手中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全力打造三农领域新闻资讯互动平台
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ongtv
微信认证: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农视网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国三农发布
抖音号:3nongtv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
快手ID:1624436642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
微信认证:中国三农发布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