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农民日报客户端 2025-10-11 18:11:04
10月1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秦海翔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城乡历史文化遗产是前人留下的宝贵财富,“十四五”期间,坚持保护第一,推动应保尽保、以用促保,抢救保护了一大批历史文化遗存。
首先,在理念上,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具体可以用4个字来概括:第一个字是“全”,空间全覆盖、要素全囊括、时间全贯通,努力让各时期、各类型的历史文化遗产都得到有效保护。第二个字是“真”,保护真实、完整的历史信息和历史环境,延续历史文脉。第三个字是“活”,以用促保,推进各类历史文化遗产活化利用,让历史文化在有效利用中融入现代生活。第四个字是“深”,多层次、全方位挖掘各类历史文化遗产的营建智慧、文化价值、精神内涵,传承好、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截至目前,全国共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43座、名镇312个、名村487个、传统村落8155个,历史文化街区1300余片,历史建筑6.89万处,形成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综合载体。
其次,在行动上,完善制度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推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融入城乡发展,让人民群众共享保护成果。一方面,从抢救性保护转变为预防性保护,通过常态化开展调查评估,及时摸清历史文化资源家底、公布名录信息、建立数字档案、挂上保护标识。另一方面,推动历史文化遗产与现代生活融为一体,在原汁原味维护古城风貌、留住老街韵味的同时,补上水、暖、电、气等基础设施短板,消除建筑结构和消防安全隐患,让“活历史”传承“烟火气”,让老城里的居民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