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安徽省政府集中采访 2025-10-12 22:11:02
10月11日上午,“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安徽往前赶”集中采访团走进桐城市六尺巷,重走去年习近平总书记走过的路,感受相互礼让、以和为贵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如今距离习总书记的指导正值1周年,六尺巷现在怎么样了?六尺巷精神这一文化名片得到了怎样的塑造和实践?
传承优秀文化,打造响亮IP
如今,六尺巷景区游客络绎不绝,景区由张府、吴府、相府遗存、六尺巷和勺园等组成,景区总占地面积约52000㎡,总建筑面积约22000㎡,园林景观面积约30000㎡。桐城市将六尺巷“和为贵”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融入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基层治理理念,使六尺巷的文化精神得以升华,形成了“谦和礼让、知进退、和为贵”的基本精神。
根据六尺巷社区党总支书记张耘介绍,1年来,桐城市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更具影响力的“六尺巷”文化IP。启动了六尺巷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工作,出版发行《讲给青少年的六尺巷故事》《桐城派经典古文选读》等书刊,创新打造以“礼让和谐”为主题的歌曲《桐城六尺巷》、黄梅小戏《六尺巷前沐春风》《情系六尺巷》、动画片《六尺巷故事》以及《六尺巷·让》《六尺巷·戏》《六尺巷·廉》《六尺巷·剧》系列演艺剧等文艺作品,常态化开展优秀传统家风家训专题讲座,让六尺巷故事家喻户晓,打造出响亮的文化IP。
秉持礼让内核,实现传播突破
除系统化宣传外,六尺巷礼让文化的传播也再实现创新化推进。桐城市开展“六尺巷”故事“微宣讲”,选拔优秀宣讲人才组建六尺巷宣讲队、榜样宣讲团、巾帼宣讲团、“宝妈宣讲队”、“青声讲解团”和“文都家乡推荐官”等特色志愿队伍。其中“青声讲解团”荣获2025年安徽青年五四奖章,“六尺巷故事”志愿讲解项目先后获评省“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及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此外,六尺巷礼让文化注入网络文明建设,《一条六尺巷 精神永流传》入选中宣部、中央网信办2025年网络文明优秀案例,为网络环境的维护注入文化活水。
“我在这个社区干了25年了,作为六尺巷社区的一员,我的自豪感满满的。去年习总书记来过之后,我上过很多平台做六尺巷精神的演讲,国庆来参观的游客非常多,把文化传播出去才能实现更大的意义。”张耘说。
完善基层治理,赓续先人智慧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考察时说,六尺巷承载着中国人的历史智慧,要弘扬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互相礼让、以和为贵,解决好民生问题,化解好社会矛盾,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近年来,桐城市规范化推进综治中心建设,规范落实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路线图”,建立调度会商机制、研判预警、督办催办等工作机制,实现矛盾纠纷了“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中心自6月份投入运行以来,共受理矛盾纠纷55件,已化解41件。全市建有各类人民调解组织253个,拥有专兼职人民调解员1297人,其中婚姻家庭纠纷、劳动争议、金融纠纷、涉被拘留人矛盾纠纷等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12个,镇、村两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全覆盖。
张耘告诉记者,孙、姚、汪三家近期因一面共用的院墙塌损而引发财务纠纷,调解团用“六尺巷调解法”帮助调解,9月中下旬沟通已达成一致意见,十一假期期间该院墙顺利修缮完成。“这样的调解,在我们这里一个月就会有两三起。让是一种古人的智慧,很多大案要案一开始其实都是小事。”张耘感叹道。
往后,桐城市将会继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六尺巷文化,把文物古迹打造成延续历史文脉的醒目地标,将和谐礼让精神融入百姓日常生活,变成全社会共同追求的价值坐标。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杨丹丹 见习记者 胡嘉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