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农视网 2025-10-14 16:21:02
随着全球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深度转型,“算力” 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技术辅助工具,而是跃升为决定车企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资源。近日,吉利汽车研究院工程开发中心智能仿真技术专家马凯博士在采访中,详细拆解了仿真算力如何重塑新能源汽车研发流程,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 “算力赋能” 样本。
记者:吉利近几年在新能源汽车创新设计方面的布局有哪些?
马凯:近年来,吉利在电动汽车的创新设计方面进行了全面布局,积极拥抱新能源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电动化产品体系。主要包括品牌矩阵全面电动化、自研电池与动力系统、辅助驾驶与智能座舱技术、智能化转型全面加速、研发验证体系的创新等方面。
在智能化转型方面,吉利做了非常强大的前瞻性布局,打造了拥有23.5EFLOPS综合算力的星睿智算中心2.0和全域AI技术体系。比如说,我们安全的开发,可以通过AI大模型,找到最适合的车身结构优化方案、乘员保护约束系统方案,提供更好的保护效果。
研发验证体系创新方面,吉利掌握了很多核心技术和能力,为了保证我们汽车的产品质量,吉利提出和创建了行业首个“虚实双循环”验证体系,提高了研发与验证的效率的同时,为产品质量的提升带来了新动能,为实现“造每个人的智能精品车”提供了强大的保障。
总之,吉利通过技术自研、品牌矩阵、智能化升级、全球化设计和研发体系升级协同发力,在电动汽车领域实现了从平台到用户体验的全方位创新。未来将继续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推动电动出行的智能化与可持续发展。
记者:算力对于电动智能汽车发展的重要性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马凯:随着汽车电动化与智能化的快速发展,算力对新能源智能汽车发展越来越重要,它已经从传统汽车的辅助角色,升级为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尤其在整车研发、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市场数据分析等领域,都离不开算力。以我们的整车研发为例,算力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产品质量:通过构建强大的算力平台,可以在早期的设计阶段,开展更多、更充分的虚拟开发和性能验证,从而来保证我们的产品设计质量,做到造每个人的智能精品车。
举个例子,相比传统燃油车而言,新能源车增加了电池、电机、电驱系统等,那么我们就需要同步增加一些新的验证场景,比如电池碰撞仿真,整车电池刮底仿真等等,这些都需要更多的算力来支撑。
二是研发周期:有了澎湃的算力,还可以让我们每一次仿真计算得更快,在保证前面提到的设计质量的同时,进一步地缩短整车研发周期,这样呢,就可以加速我们新产品的研发,加快我们的新车上市速度,然后可以进一步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第三是智能化:当然,这里面又有两方面,一个toB,一个toC。toB是针对研发,有了更多算力,工程师能够使用更智能化的研发工具,从而提升企业和产品的创新能力;toC是针对用户,可以根据用户自定义需求,通过算力提供个性化服务。
可以说,没有强大的算力支撑,就无法实现现代电动智能汽车复杂且高效的研发流程,也无法满足用户更加多样化的用车场景需求。算力是当前汽车高水平研发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记者:吉利星睿智算中心·智能仿真平台 如何成为吉利电动汽车的算力基石?
马凯:如今,算力对于每个汽车企业而言,已经像“电力”一样,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
早在2022年,研究院按照集团的战略部署,面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如今星睿智算中心2.0已经是国内车企规模最大的智算中心。在今年上半年,吉利联合科技生态伙伴,成立了全球唯一的“智能汽车算力联盟”——星睿智算中心2.0。它的算力资源达到了万卡级别,综合算力更是提升到了23.5 EFLOPS。
智能仿真平台作为星睿智算中心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为车型研发提供强劲的高性能计算服务。它在这里的作用,是将汽车研发过程中的“试错”、“创新”等过程,从物理世界转移到数字世界,彻底革新汽车研发模式;我们可以在数字世界中反复充分地验证车辆的各种性能,并弥补物理世界无法验证的部分场景,从而来保证咱们吉利汽车的设计品质。
另外,我们的智能仿真平台,采用了联想第五代“海神”温水水冷高性能计算解决方案,覆盖近98%的服务器整机系统发热,全设备无风扇静默运行,以更低能耗实现高效算力,赋能绿色数字未来。
现在,汽车行业的竞争中“算力”竞争已经是核心竞争内容之一了。强大的算力底座,决定了车企的研发速度、创新能力和在未来智能电动赛道上的最终地位。
记者:算力平台如何在研发环节助力吉利新车设计的?
马凯:星睿智算中心·智能仿真平台在吉利新车设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电动智能汽车领域。我们通过这个平台强大的算力底座,可以更高效地完成各种复杂的工程研发任务,以及优化产品的各种性能,同时还能加快产品的创新迭代速度。
具体来讲,为了保证每一款新车的产品质量,我们要在概念设计、工程开发等阶段,开展一系列的性能开发与验证,包括:整车碰撞安全、空气动力学、结构耐久、NVH噪声、EMC电磁兼容、电平衡、能量管理、车辆动力学、光学、多学科集成优化等等。也就是说,在我们的车辆下线之前,就已经在智能仿真平台上开展了90%的用车场景的仿真验证,这为吉利汽车的高质量、高效率开发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支持。
举个例子,在智能仿真平台上,我们每一款新车,都要开展全场景虚拟仿真碰撞试验超过12000次、虚拟道路耐久测试超过72万公里,当然还有其他很多虚拟验证,目的就是让每一辆车在研发设计环节就历经更严苛的考验,同时我们也结合实际的场景进行严苛的验证,进而为用户带来更安全舒适、更节能环保、更皮实耐用的智能汽车。
图1 强劲算力赋能数字研发
记者:智能仿真平台对空气动力学开发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马凯:在汽车工业迈向电动化与智能化的今天,空气动力学性能已成为决定车辆续航里程、操控稳定性、噪声水平乃至外观设计的关键因素之一。风阻系数(Cd值)每降低0.01,对电动汽车而言可能意味着续航里程增加5-8公里。因此,精准高效的风阻计算与设计优化是车企的关键研发能力之一。在这一过程中,吉利星睿智算中心·智能仿真平台,扮演了无可替代的“超级大脑”角色。
传统风洞测试虽结果可靠,但成本极高、周期长,且难以在设计初期对大量方案进行筛选。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计算流体力学仿真技术成了主流手段。然而,CFD仿真,尤其是高精度的风阻仿真,面临巨大的算力挑战:没有强大的算力支撑,一次仿真可能需要数周甚至数月,完全无法满足现代汽车产品快速的研发节奏。
吉利星睿智算中心·智能仿真平台通过其强大的计算能力、高效的架构和绿色节能的技术,为攻克上述挑战提供了更优解决方案。智能仿真平台搭载了大量高性能CPU和专用高速网络。其并行计算能力可以将一个庞大的CFD仿真任务分解成数千个小型任务,由成千上万个计算核心同时计算,大幅加速了研发进程。智能仿真平台提供的大内存容量和高速I/O能力,使得工程师能够对汽车模型进行极其精细的网格划分(如使用超10亿网格),并采用更复杂的湍流模型(如LES大涡模拟)。这大大提升了仿真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使其无限接近风洞试验结果,甚至能够分析和捕捉瞬态的涡流等复杂物理现象,为设计提供更深层次的指导。
同时,在智能仿真平台上,我们的空气动力学团队积极探索和应用最前沿AI技术,自研开发了GEELY AI-AERO智慧风阻预测系统。通过智能算法,构建空气动力学风阻AI预测模型,将一轮仿真周期从7天缩短为6h,效率提升28倍,这是我们在智能研发环节最前沿的应用之一。该成果还成功入选了2025年浙江省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典型案例,印证了其示范性和创新性。
马凯表示,总的来说,在汽车风阻仿真等智能应用领域,以智能仿真平台为代表的先进算力平台早已不再是简单的辅助工具,而是驱动创新的核心引擎。它将CFD从一种“验证工具”转变为一种“实时探索工具”,通过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正在从根本上重塑汽车气动设计研发的流程,帮助车企更快地研发出能效更高、性能更优的下一代智能汽车。没有强大的算力底座,汽车空气动力学的智能化飞跃将无从谈起。随着汽车行业激烈竞争,汽车企业将面临研发周期更短、智能化程度更深、清洁能源应用加速等趋势,对算力资源的需求快速增长。我们通过算力换质量、算力换时间、算力换智能、算力换体验,进而提升吉利汽车在未来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记者 焦子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