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网 2025-10-14 21:06:02
中国网北京10月14日讯(记者 秦金月)记者从北京人艺获悉,11月13日起,人艺新排大戏《小郡之秋》将在曹禺剧场上演,其中11月26日场次的《小郡之秋》将作为2025北京人艺国际戏剧邀请展闭幕剧目上演,为邀请展画上圆满句号。
在10月13日举办的媒体见面会上,导演唐烨、龚丽君与一众主创亲临现场,分享创作感想,陈小艺、龚丽君、白荟、刘辉、张培、原雨、邹健、李珀、郝贾沛钊、陈红旭、周情云、闫巍等演员集体亮相,未能来到现场的主演濮存昕也发来VCR。北京人艺院长冯远征、副院长张鹏出席了见面会。
《小郡之秋》由美国剧作家崔西·莱茨创作,并于2008年获普利策戏剧奖。故事发生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东北部的一个小郡,在某个闷热的八月,一家之主贝弗利突然失踪,迫使分散各地的亲人们返家,母亲维奥莱特与自己的妹妹以及三个女儿们带着各自的秘密和失意齐聚一堂,一步步揭开了这个家族三代人积压的秘密、创伤与矛盾。
在见面会现场,北京人艺院长冯远征介绍,剧院艺委会在两年前收到该剧本后就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是一部十分适合在北京人艺舞台上呈现的外国戏。回首北京人艺历史上外国名戏层出不穷,《推销员之死》《洋麻将》等剧都聚焦于家庭议题,于细微处打动观众,凝聚起人艺经典剧目跨越国籍与时空的魅力,而《小郡之秋》也极具戏剧张力,贯穿始终的悬念一定能吸引广大观众。
“期待《小郡之秋》也能成为北京人艺外国剧目中的经典保留剧目。”导演唐烨说。她介绍,剧组在进入排练厅前就对剧本进行了细致打磨,排练开始后碰撞出更鲜活的火花,不管是吵架、和好,还是讽刺、剖白,所有的人物塑造和关系解读都生长出北京人艺独有的风格。同为导演的龚丽君则表示,排演这个戏,希望观众能随着这一家人的欢笑与泪水,在心灵震颤过后依旧要有面对真实生活的勇气,积极寻找生活的意义。
《小郡之秋》译者卢燕今年已98岁高龄,此前,她翻译的《洋麻将》在人艺获得巨大成功,由唐烨导演,濮存昕、龚丽君两人出演的版本前不久还在人艺上演,一票难求。这次,卢燕在完成剧本翻译后就建议北京人艺排演该剧。她相信,北京人艺能让这部美国故事中的人物命运与人性情感与中国观众同频共振。这部戏是唐烨和龚丽君继联手执导《晚安,妈妈》之后的二度合作,两位导演再一次延续了女性视角独特的细腻与张力。但不同于之前两个人一台戏的人物关系,本剧中,她们以婚姻、家庭、人性等多重维度铺陈人物关系,加之悬念迭生地情节推进,让细腻的情感表达与更宏大的伦理探讨形成共振,在保留情感温度的同时,更具现实厚度和思辨张力。
“我们剧组的排练氛围特别好,大家都回归到对人物关系挖掘上,深入剖析角色背后的动机。”唐烨说到,通过准确塑造人物,矛盾冲突才会更吸引人。“和唐烨导演合作了那么多年,这次我们对《小郡之秋》的理解很统一:这个家是牢笼还是堡垒,留给每一位观众去感受。”龚丽君说,作为导演,希望观众理解每个角色在无常人生下的艰难抉择。
《小郡之秋》演员阵容强大,既有陈小艺、龚丽君、濮存昕等“老戏骨”加持,又聚集了白荟、刘辉、张培、邹健、原雨、李珀、闫巍等实力派中坚力量,以及郝贾沛钊、陈红旭、周情云等新生力量,势必将为观众带来一场精彩纷呈、酣畅淋漓的表演。
发布会现场(北京人艺供图 摄影:李春光)
陈小艺饰演的大女儿芭芭拉是家庭的核心人物,这位性格鲜明、和妈妈吵起架来势均力敌的女儿却也有着自己的难处。“几天之内,芭芭拉的人生大起大落,这样强烈的故事性是这个剧本吸引我的地方。”陈小艺坦言。芭芭拉与妈妈、丈夫、女儿、妹妹们有着诸多精彩对手戏,在排练厅中她以角色的不同身份活跃着,帮助对手演员们调整细节,也让自己的表演更精准,“这次排演我们达成共识,虽然是外国戏,但更是中国式的、生活化的表达,这出家庭戏要让观众有强烈的代入感。”陈小艺说,希望观众走进剧场会收获自己独一份的“感同身受”。
龚丽君除担任导演外,还饰演毒舌、自私的母亲维奥莱特一角。接到这个角色之初,龚丽君直呼“轻敌”了,“这个角色跟我的性格差异很大,很难理解她对女儿们的态度。但我必须投入,把表演状态设定到维奥莱特的样子。”她说。
曾在《晚安,妈妈》中作为“惊喜彩蛋”出现的濮存昕在本剧中出演爸爸贝弗利一角,虽然出场戏份不多,却是一家人无法避免的“伤痛来源”。由于赴俄罗斯演出,濮存昕没能出现在见面会现场,特意从圣彼得堡发回VCR,祝大家排演顺利。
“虽然是生活,但更是一种在舞台上高度凝练的生活状态,以完成精准的情感传达。”导演唐烨表示,演员们在排演中逐步形成了这样的表演风格,不断把表演调整到最细腻的状态,淋漓尽致地展现角色的情感层次。
昏暗杂乱的房间,陈旧的家具,一座灰色调的美式房屋矗立在舞台上。《小郡之秋》的舞台呈现将为观众营造出一种压抑、沉闷的氛围。“在整个舞美设计方案中,客厅是家庭聚会和冲突的主要场所,卧室则展现人物内心的私密世界。”舞美设计申奥结合本剧的调性,采用了线条、框架的元素,将转台和三层楼高的房屋搬上舞台,突出“牢笼”的核心意向。灵活转动的舞台巧妙呈现出客厅、卧室、花园等家庭场所,当主角们开门走出原生家庭的潮湿,观众随之感受到每个角色的脆弱与孤寂。舞台空间和角色内心相互呼应,既为演员提供丰富的活动空间,又要简洁、写实地展示生活细节。
主创们认为,这部家庭伦理题材的外国戏将探讨亲情、两性、婚姻等诸多议题,以极具张力的故事情节挖掘人性的复杂与矛盾,为观众营造一出丰满鲜活的群像叙事。
发布会现场(北京人艺供图 摄影:李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