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农视网 2025-10-15 11:21:24
一个展会,已连办138届,从未中断历久弥新,而且金招牌日益闪亮。
10月15日开幕的第138届广交会,展览面积达155万平方米,7.46万个展位数和超3.2万家参展企业创历史新高。
再便捷的网上交易,也替代不了相握相拥的温度。诞生于对外开放前沿窗口广东广州的广交会,不仅是一个展,而且已经发展成为50多个全球级专业展的嘉年华,更是30万境外采购商和3万多家参展商在珠江之畔的年度之约。
1957年,广交会破冰起航。不管国际形势如何风云变化,广交会始终风雨兼程,不负期待。
作为外贸第一大省的广东与广交会风雨同舟,相互成就。去年广东贡献了全国外贸增量的近40%,进出口总额连续39年居全国首位;今年上半年广东外贸进出口、出口、进口规模均创历史同期新高,货物贸易进出口达4.55万亿元,有力支撑全国外贸大局。
当下,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全球贸易格局深刻变革,广交会以其不平凡的历程,再次栉风沐雨,勇立横流。“中国第一展”将从生动的视角再次证明,中国经济是一片无惧风雨的“大海”。
关键时刻,为什么总是广交会
一直以来,急外贸之所急、服务国家大局、始终改革创新,就是广交会的生命力所在。
在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全球经贸局势动荡加剧之时,第138届广交会如期而至。
回望历史,谋划成立广交会的1956年,正是国际形势动荡、波诡云谲之际。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导致中国对外贸易受限。
1957年初,新西兰商人潘西佛收到了第一届广交会的邀请函,但跃跃欲试的他却遭到了当时本国商务部门的劝阻。
这就是当时环境的真实写照。
但逆流挡不住应运而生的广交会。1957年举行的第一届广交会上,有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1223名客商参展,成交额达到8657万美元,占当年全国创收现汇总额的20%。破冰成功。
而第一次受阻的潘西佛,在半年之后终于突破障碍,来广州参加了第二届广交会。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后不到两个月,由美国波音飞机、环球通讯等40位公司高管组成的美国贸易代表团受邀访问广交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访华的美国贸易代表团。
如今同样面临复杂局面的第138届广交会,依然有大批的采购商不远万里而来。据广交会主办方统计,截至10月13日,境外采购商预登记数比上届增长了10%。
“可以说,广交会从开始就是因应国际国内重大格局变化而生,与生俱来地流淌着关键时刻显担当的血脉。”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张燕生说。
广交世界,互利天下。被外来客商称为“参加的国家和地区数超过联合国的会员总数”的广交会,始终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一直在求新求变。
首次开展补偿贸易,首次开展来料加工、来料装配业务……在我国改革开放起点的1978年,第44届广交会让人们嗅到了春天的气息。
2001年,中国加入WTO,广交会随即也先后从“一馆一期”改为“一馆两期”,再改为“两馆两期”。
张燕生说,从24小时办证、外币自助兑换到144小时过境免签……在每一次全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重要节点,广交会总能见风气之先。
是“晴雨表”,更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器”
广交会不仅是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在广交会上展品的变化里,更能明显感受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脉络。
广交会创办初期,以出口中小商品、粮油土畜产品为主。69年过去,参展商品已从初级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逐步向机电产品、高新科技产品为主转变。
如今在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本届广交会上劲吹“向新”“向智”“向绿”之风。
商务部外贸司司长王志华说,本届广交会拥有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等称号的优质企业突破1万家,创历史新高。据展前调研,预计现场展示新产品(近一年研发)超100万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近110万件、广交会首展产品近80万件。
具备激光精准定穴与智能控温功能的艾灸机器人、基于AI识别人体筋膜结构的按摩机器人……携多款技术先进的商业服务机器人参展的深圳市越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谢凯旋说,协作机器人远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半年公司相关业务收入同比激增165.5%。
在印尼长友集团相关负责人看来,中国的产业门类齐全、产品种类丰富,且在质量、技术、材料和工艺等方面持续进步。
69年来,在广交会上获得机会、发展壮大的企业不胜枚举。到如今,每一届广交会上依然有成千上万的企业和客商,远赴中国寻找商机。
在广东,全省正持续深入推进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更好运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经济向上、结构向优的广东,成为众多采购商的首选目的地。
今年10月初,一批来自欧美等地的采购商就已迫不及待,提前抵达位于广东佛山的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实地探厂。德国品牌采购商汉斯接受采访时说,因为广交会期间档期紧张,所以特意提前过来,以便更深入了解新技术、新产品,洽谈新订单。
69年来,广交会已与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累计现场出口成交总额过万亿美元,到会境外采购商过千万人,有力地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贸易合作和友好往来,也为中国和世界的经济注入动能。
“可以说,广交会不仅是‘温度计’,更是‘加热器’。”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符正平说。
“永不落幕”,广交会为全球贸易注入“稳定性”
从侨光路陈列馆到琶洲展馆,69年来广交会从未中断过,在时代和技术潮流中不断焕新的广交会“永不落幕”。
无数蓬勃向上的故事在这里演绎。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广东不仅向改革要动力,还充分发挥广交会对外开放平台作用,不断塑造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推动外贸量质齐升。
2024年,广东外贸进出口达9.11万亿元,贡献了全国38.7%的贸易增量,在全国外贸中占比超过20%,有力支撑了全省经济大局和全国外贸大局。
69年来,广交会证明,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作为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不曾间断的广交会已成为良效“稳定剂”,以自身的确定性帮助全球贸易克服不确定性,为中国外贸带来信心,为全球多边贸易体制带来稳定因素。
——服务国际贸易,“该做的生意还是要做”。美国远东经纪有限公司区域经理瑞贝卡已深耕中美贸易20多年。每年,她都帮美国企业采购中国产品,仅在广东的年采购额就接近1200万美元。今年以来,持续发酵的关税摩擦让她的心情跌宕起伏,但她依然坚定地参加广交会的各类活动。
“该做的生意还是要做,大家要共同面对风高浪急。”瑞贝卡说,中国供应商优势明显,即使有关税压力,公司仍与东莞等地的约10家核心供应商保持着紧密合作。
——促进内外联通,“广交会是不变的依托”。德国历德卡福连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中国总经理斯特凡·希尔盖斯特说,公司已在亚洲深耕20年,如今已发展为覆盖亚太地区并以中国为坚实根基的成熟区域网络。
“从一开始,中国对我们而言就不只是最大的采购市场,更是战略核心腹地。在这里,我们深耕伙伴关系,积极拥抱创新,构建起韧性的供应链体系。”他说,“广交会始终是我们不变的依托,不仅是采购战略的核心支柱,更是我们深入了解中国制造业发展动态的重要窗口。”
——推动经济发展,“寻找新的增长点”。来自印度的采购商贾尼今年已经多次访问广东,他期待寻找长期合作的可靠工厂,挖掘家居领域的新技术和新创意。
在东莞参观了高度自动化的家具工厂后,贾尼感到既震惊又振奋。“虽然在网上看过这类产品,但亲身体验还是第一次。我从没想过工厂几乎不需要人工操作。亲眼看到中国的数字化工厂,机器运作误差几乎为零,实在令人惊讶。”他说,期待能在海量新产品、新创意的加持下,找到新的贸易增长点。
在地缘政治分裂、经济危机反复、关税摩擦不断升级的背景下,广交会参展人数和规模屡创新高,显示出“中国第一展”正为动荡的世界贸易注入稳定性。
巴西昆内克西进出口有限公司副总裁杰西·吉马良斯在广交会上不仅找到了产品,也收获了深厚的情谊。他说:“10多年来,我们与中国供应商建立了牢固的友谊。他们不仅是我们的商业伙伴,更是值得信赖的顾问和真挚的朋友。”
沧海横流,显英雄本色。在谋划“十五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时期,作为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展品种类最全、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展会,广交会正努力成为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促进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平台。
“这里正塑造着贸易和经济的未来,等客商再次满怀期待而来。”杰西·吉马良斯说。(记者 陈凯星 吴涛 丁乐 洪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