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与人工智能如何深度融合?院士解码转型路径

来源: 人民网 2025-10-15 17:08:01

人民网北京10月15日电 (记者赵竹青)“自动化技术不仅是工业制造的‘筋骨’,更是数字经济的‘血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理事长,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杨孟飞在近日召开的2025中国自动化大会上表示,站在“十五五”谋篇布局的新起点,自动化技术面临着与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新机遇。

自动化与人工智能如何深度融合?作为中国自动化学会主办的大型综合性学术会议,2025中国自动化大会于10日至12日在哈尔滨召开,以“以智赋能 掌控未来”为主题,10位院士及3500余名来自学术界和产业界的代表参会交流。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重构全球创新版图的时代背景,杨孟飞呼吁,学界要“深耕自动化领域,强化基础研究,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重视人才培养,力争实现更多‘从0到1’的原始创新。”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名誉理事长,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郑南宁表示,随着大语言模型与多模态学习的迅速发展,人工智能正由依赖大规模模型堆叠与响应式交互的范式,向具备因果推理、概念生成、深层意图理解与价值对齐能力的认知型智能体演进,即“意图驱动的智能”。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于海斌回顾了自动化技术在历次工业革命进程中的作用,总结了制造自动化系统的演进和发展历程,提出了人工智能时代制造自动化系统的核心特征和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初步阐述了新一代制造自动化系统的结构框架演进和体系变革,并对制造自动化系统的设计理论、开发方法和应用范式等进行了拓展研究。最后,展望了人工智能时代制造自动化系统和软件的变革性发展前景。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特聘顾问,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书记陈杰从生物种群高效自组织的内在机理出发,面向无人系统“感-指-规-控”核心任务流程,系统性分析无人系统实现合作演化与群智涌现所面临的科学问题,他将上述研究融合成一个完整的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的合作演化与群智涌现技术框架,从而提高其在现实应用中的群体协作能力,并为后续研究提供潜在的参考指引。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特聘顾问,湖南大学教授王耀南提出,具身智能机器人代表了机器人技术发展的前沿方向和技术制高点,正加速赋能智能制造、医疗康复、特种作业、智慧服务等场景。大模型为机器人注入语言理解、视觉泛化与常识推理等关键能力,驱动着前沿感知与控制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机器人系统提供了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精准控制能力和智能交互能力,将引领机器人技术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除主旨报告外,大会还设置“具身感知与智能机器人”“先进导航与智能信息融合”“机器人与智能系统关键技术”“共融机器人”“先进光电传感技术”“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等36场平行会议,300余位专家学者分享最新学术进展。同时,大会首次举办优秀青年人才跨界交流会,设置青年科学家论坛、博士生交流会和学生工作发展论坛,为领域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登录评论 我要评论
关于我们
三农头条
天下三农尽在手中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全力打造三农领域新闻资讯互动平台
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ongtv
微信认证: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农视网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国三农发布
抖音号:3nongtv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
快手ID:1624436642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
微信认证:中国三农发布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