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人民网 2025-10-15 17:08:06
秋日的武汉,东湖碧波荡漾,宾朋齐聚一堂。10月15日,2025中国—北欧经贸合作论坛在湖北武汉举行,一场跨越山海的合作盛会就此展开。
2025中国—北欧经贸合作论坛开幕。主办方供图
瑞典蓝莓、挪威三文鱼、丹麦曲奇、芬兰伏特加、冰岛鱼油……这些来自北欧的特色商品,不仅是展台上的亮点,更是中欧经贸往来日益密切的微观缩影。
北欧特色商品展区。人民网记者 任峰涛摄
“对许多欧洲企业而言,中国市场依然庞大且充满吸引力,我们对中国的发展潜力充满信心,并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丹麦马士基集团北亚区首席代表彦辞表示。
这份坚定的信心,源于中国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务实行动,也建立在双方坚实的合作成果之上。
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与北欧五国贸易额达到531.7亿美元,增长8.5%。今年1月至8月,中国与北欧五国贸易额达到379.6亿美元,同比增长7.1%,增速是同期中欧贸易的两倍多。
这些数字背后,是双方市场的高度融合与利益深度交织。
绿色发展理念,强劲创新动能,超大规模市场潜力,广阔的经济发展前景……多种独特优势持续加码中欧企业双向投资,实现互利共赢。从2000年以来,欧盟在华投资存量达1850亿欧元,中国在欧投资为1880亿欧元,中欧双向投资规模基本相当。
走在论坛展区,随处体现着绿色发展理念与强劲创新动能,共同勾勒出双方合作的鲜明底色。
在绿色发展的航道上,中国与北欧同为先行者。比亚迪、蔚来、小鹏等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北欧市场赢得消费者青睐,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纷纷在北欧建立生产基地。全球绿色转型的先行者与“双碳”目标的践行者,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奏响共鸣乐章。
科技创新则为合作注入无限动能。“荆荆”“楚楚”AI数字人担任解说员,机器狗进行安全巡检,多种生成式AI、多模态感官交互等尖端技术产品的场景化应用,尽显中国创新活力。以创新为引领,向科技要动能,中国与北欧经贸合作的“智量”正在全面提升。
论坛展区的机器人。受访者供图
本次论坛落户湖北,恰如其分。这个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中部省份,正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完善的产业体系,成为中欧合作的战略支点。
交通物流的“硬联通”日新月异:中欧班列横跨亚欧,新开通的北欧线路让货物流通更加充盈;鄂州花湖国际机场构建起“一夜达全国,隔日连世界”的“空中丝路”;加上贯通东西的长江黄金水道,湖北已形成“铁水公空”多式联运的立体交通网络,将“山高路远”变为“近在咫尺”。
制造业底子厚实、产业体系完备,让湖北的支点作用更加凸显。从光电子信息到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从大健康产业到高端装备制造,湖北的产业优势为双方贸易打下“强基础”;丰富的科教资源和创新平台,则为国际产业合作提供“硬支撑”。
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历史交汇点上,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坚定不移,举措务实有力。
本次论坛的系列安排,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体现:设置主宾国,推动合作机制化、品牌化发展;聚焦新能源汽车、绿色能源、大健康等新兴产业,展现创新发展的强大“磁吸力”;举办中欧创享之夜暨“乐购湖北”国际消费品专场、博物馆之夜等活动,促进“荆楚风”与“北欧韵”的深度融合;推出外币兑换、离境退税“即买即退”等便利化措施,让“买全球、卖全球”更加顺畅。
“绿意浓”“智量高”“交通便”“潜力大”——今日之中国,正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拥抱世界,以合作共赢的姿态推进开放。中国和北欧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将为双方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