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先生旧文重读:对于中国科技发展的几点想法

来源: 光明网 2025-10-18 22:06:05

作者:杨振宁

中国已有的各体系内的研究工作,在物理学科内的,倾向于走两个极端:或者太注意原理的研究,或者太注意产品的研究(制造与改良)。介于这两种研究之间的发展性的研究(Develop—ment)似乎没有被注重。

从对社会的贡献这一着眼点来讲,原理的研究是一种长期的投资,也许三五十年或一百年以后成果方能增强社会生产力(高能物理的研究是原理的研究的一个典型例子);产品的研究是一种短期的投资,企图一两年或三五年内成果能增强社会生产力(象我了解的半导体所的研究,主要方向是产品的研究)。这两种研究当然都有其对社会的作用。发展性的研究则是一种中期的投资,希望五年、十年或二十年内成果能增强社会生产力。这种投资我觉得是当前中国科技研究系统中十分脆弱的一个环节。

从研究的目标这一着眼点来讲,原理的研究的目标不考虑到应用;产品的研究的目标明确地对准一两种或两类产品;而发展性的研究的目标则介乎这两者之间,侧重在应用,可是不局限于一两类已经知道能成功生产的产品。

这三种研究的关系可以用下图大概显示出来:

原理的研究(长期的投资)← →发展性的研究(中期的投资)←→产品的研究(短期的投资)

我觉得中国需要一个新的、效率高的发展性物理研究中心(Research Centre for Developmental Physics)。很多在美国的中国血统的科研人员都同意这一个看法。

美国的经验

今天在美国,原理的研究(又称基本研究)和发展性的研究合称“研发”(Research and Development)(或R and D)。前者主要在大学中和一些国立研究所内进行,后者则主要在大工厂附设的研究所中进行。

下面几个是最有名的厂设研究所(主体进行发展性研究):

贝尔实验室;

通用电器公司研究实验室;

都庞实验室;

万国计算机公司研究实验室;

爱克桑研究实验室;等等。

这些研究所对美国工业发展的影响极大。而花在发展性研究的经费总额也十分巨大。据估计

美国全国发展性的研究经费总和/美国全国原理的研究经费总和≈10/1

见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一任主任 A·T·Water—man在“Symposiumon Basic Research”AAAS Publication中的文章。因为分子分母的定义都不能完全清楚,这个比例无法十分准确地估计。)这是一个十分值得注意值得思考的数字:它显示了美国科研经费除去产品研究以外,绝大部分是用在发展性的研究上面。

原理的研究成果往往名气大,叫得响,而发展性的研究各工厂则视为财富,不肯公开,所以在中国容易产生一个错误的印象,以为美国原理的研究经费比发展性的研究多得多。事实与此正正相反。

在上一世纪美国已经有了茁壮的工业发展。可是当时美国对研究工作的重要性还没有认识,所以研究成果是从欧洲引进来的。到了二十世纪初年美国几个大工厂开始认识到这种办法不行,才创建了厂设研究所。贝尔实验室、通用电器公司研究实验室和都庞实验室都是那几年创建的(见F·Seitz“Science,Governm ent and the Universities”。Seitz是Handler以前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这些研究所不但对美国本世纪的工业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们的成就使得美国工、商、金融界与美国政府认识了发展性科研的重要。

至于对原理的研究的社会支持在美国只是这三十年才开始的。这个历史发展的顺序,先实际后原理,先短、中期后长期:

工业发展开始于上世纪←→发展性的研究开始于~一九○○←→原理的研究开始于一九五○是由经济规律所决定的,绝对不是偶然的。

同样的经济规律支配了日本的科技发展:日本近三十年的工业起飞,基本上是建筑在发展性的研究和成品的研究的成果上。原理的研究的经费在日本是少而又少的。

研究中心的规模

上面所提到的几个美国厂设发展性的研究所规模都是很大的。例如贝尔实验室今天就有一万二千名科学、工程人才。其中有三千名是有博士学位的(相当于大学毕业后有五年以上研究经验的人才)。

中国如果建立一个发展性物理研究中心,规模应该多么大,应该着重哪一些专题,应该与哪一些工厂、研究所、大学合作,怎么训练研究人才,应该属于中国政府中哪一个或几个部门(例如哪几个机械部),应该设在什么地方,这些问题不是在海外的人所能贡献有效意见的。需要在国内召开小组会议,仔细研究,提出五年计划、十年计划才能据以决定的。

美国的成功的厂设研究所做发展性的研究,有哪些原因使得他们成功呢?我觉得归纳起来有三个原因:

、厂方深知这些发展性的研究是厂的五年、十年、十五年以后的生命线。所以这些研究所经费充足,设备好,待遇一般比大学、政府机构都要好得多。

、研究所的经费来自厂方,其研究成果的最后评价取决于它是不是能给厂方赚大钱。这种价值观念符合经济规律。

、所的领导人(许多是科学、工程出身,也有财经、法律出身的)积了多年经验,对哪些题目能在五年、十年内影响厂的发展有较正确的判断力。

(原文刊发于《光明日报》1982年3月5日2版,原文编者按——本文取自杨振宁教授最近的一封信。杨教授同意在本报发表,并做了少许的修正。希望本文能引起国内科技界的重视,并欢迎大家就本文提出的问题发表意见。)

[ 责编:战钊 ]
登录评论 我要评论
关于我们
三农头条
天下三农尽在手中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全力打造三农领域新闻资讯互动平台
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ongtv
微信认证: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农视网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国三农发布
抖音号:3nongtv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
快手ID:1624436642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
微信认证:中国三农发布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